[实用新型]一种散居型飞蝗养殖笼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2406.4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3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尧;陈晨;张敏;张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居 飞蝗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居型飞蝗养殖笼,包括前后方均开口设置的箱体,在所述箱体的后方固定设置有金属滤网,在所述箱体内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将箱体内部空间分均为若干个饲养格,在每个饲养格的前方均设置有网盖,所述网盖铰接盖合在饲养格的前方。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飞蝗分隔开,避免了飞蝗相互间物理接触和视觉影响,避免了散居型飞蝗因为身体摩擦和视觉拥挤,转化为群居型飞蝗;还通过气体管道和抽风机对饲养格进行换气,避免了飞蝗气味及飞蝗排泄物的气味诱导散居型飞蝗转化为群居型飞蝗;实现了在同一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大批量养殖单独生长的散居型飞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居型飞蝗养殖笼。
背景技术
飞蝗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欧洲广大地区,广泛为害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粮食作物。飞蝗的大批量人工养殖是系统研究飞蝗生理特性和科学防治飞蝗的重要基础。飞蝗养殖笼是飞蝗人工养殖的关键设备。飞蝗可分为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散居型飞蝗在统一条件下分隔饲养,将有利于有关散居型飞蝗实验结果的稳定。
目前利用飞蝗养殖笼人工养殖散居型飞蝗的难点在于,无法同时解决统一饲养条件和单独饲养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散居型飞蝗养殖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居型飞蝗养殖笼,包括前后方均开口设置的箱体,在所述箱体的后方固定设置有金属滤网,在所述箱体内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将箱体内部空间分均为若干个饲养格,在每个饲养格的前方均设置有网盖,所述网盖铰接盖合在饲养格的前方。
进一步,在所述饲养格内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气体管道,在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抽风管路与饲养格内的气体管道连通,所述抽风机的排气管路通向室外,防止气体再次在室内堆积。
再进一步,所述隔板为铁板或钢板。
更进一步,在所述饲养格内设置有磁铁,用于吸附在隔板上夹紧植物叶片。
更进一步,所述网盖由长方形框架和隔离网组成。
更进一步,在所述箱体的前方设置有若干照明灯,所述照明灯通过可弯曲的金属软管与箱体连接。
更进一步,在所述箱体的前方活动设置有加湿器。
更进一步,所述隔离网和滤网均为20-100目金属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飞蝗分隔开,避免了飞蝗相互间物理接触和视觉影响,避免了散居型飞蝗因为身体摩擦和视觉拥挤,转化为群居型飞蝗;还通过气体管道和抽风机对饲养格进行换气,避免了飞蝗气味及飞蝗排泄物的气味诱导散居型飞蝗转化为群居型飞蝗;实现了在同一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大批量养殖单独生长的散居型飞蝗;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湿器,控制饲养格内空气湿度,可以稳定散居型飞蝗的表型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饲养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管道与抽风机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箱体—1、隔板—2、网盖—3、气体管道—4、抽风机—5、磁铁—6、长方形框架—7、隔离网—8、照明灯—9、饲养格—10、滤网—11、加湿器—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2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更换药材的保健服装
- 下一篇:一种畜牧兽医用的幼崽散养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