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01138.4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1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唐家云;薛伶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构件 快速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加固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构件、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和均匀分布的若干射钉,所述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所述若干射钉均依次穿过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若干射钉与钢筋混凝土构件长边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0mm,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短边边缘的距离不小于80mm;本实用新型采用无胶锚接,以所述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和射钉为基础,利用按一定要求排列的所述若干射钉将碳纤维双向编织板直接锚接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而无需事先设置预钻孔,达到了良好的结构补强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加固步骤,提高了加固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作用下,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设计与施工缺陷、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会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如何采取经济、有效加固技术已成为工程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强度高(有的高于3000MPa)、重量轻(约为钢材的1/5)、耐腐蚀性好,能适应各种复杂结构外形的修复补强。传统的外贴 FRP加固法是利用树脂类粘结材料将FRP粘结于混凝土表面,以达到结构及构件加护不强的目的。但是,其存在以下缺点:首先,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喷砂、打磨、抹平等工序,施工时间较长;其次,需要采用适宜于施工现场环境温湿度的配套树脂胶结材料,且必须端部锚固;再者,粘结胶随时间存在老化失效的潜在问题;最后,需要事先设置预钻孔,浪费操作时间,加固效率低。
与传统纤维布/板加固技术相比,碳纤维双向编织板(新型FRP板)快速加固技术不仅具有传统FRP重量轻、耐腐蚀、抗老化等的特点,并且在纵横向均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挤压强度,完全满足机械锚固快速加固法的使用要求,且不存在对环境和温度的敏感性,能够满足施工工期要求紧迫且不能中断正常使用的特定结构的加固修复,在高速公路桥梁等结构中的加固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施工快、界面锚固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377494.0,申请日20140709,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碳纤维双向编织板构成的加固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安装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表面的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在碳纤维双向编织板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表面也设置多个与通孔位置对应的预钻孔;还包括多个同时穿过通孔和预钻孔的铆钉;在铆钉头与碳纤维双向编织板之间还设有橡胶垫圈。
上述专利文献采用射钉枪直接将铆钉打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内,使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共同受力,增大结构的抗裂或抗弯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延伸性,从而达到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补强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的目的。
但是,由于射入射钉时产生的瞬时冲击力会对周围混凝土造成局部破坏,易导致混凝土失去对射钉的挤压作用,从而导致锚固失效;同时,橡胶垫圈随时间存在老化失效的潜在问题;另外,事先设置预钻孔也为加固带来了麻烦,并且射钉过程中通常不能使钢钉准确地打入预钻孔。
因此,我们亟需一种采用无胶锚接,且不会对混凝土造成局部破坏的快速加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无胶锚接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加固结构,以达到射入射钉对混凝土造成局部损坏和提高加固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加固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构件、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和均匀分布的若干射钉,所述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安装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所述若干射钉均依次穿过碳纤维双向编织板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若干射钉与钢筋混凝土构件长边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0mm,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短边边缘的距离不小于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1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角压铆螺母的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用板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