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超能效立式冷干机换热旋风除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98006.7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煌;简明坤;江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诺斯(漳州)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007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能效 立式 冷干机换热 旋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干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超能效立式冷干机换热旋风除水装置,包括有热交换管、热交换挡板、热交换上封板、热交换下封板、热交换筒体和通孔,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当位于框体上的水位感应器感应到热交换下封板上汇集的水位达到框体上的水位感应器的高度后发送信号开启排水阀,把热交换下封板上的液态水从排水口排出,防止液态水汇集过多漫过框体进入外套,而当位于排水阀上方的水位感应器感应到热交换下封板上的水位高度与位于排水阀上方的水位感应器的高度一致时发送信号关闭排水阀,停止排水,利用液态水遮盖住排水阀,避免排水时热交换筒体内的压缩空气从开启的排水阀中泄漏出来造成压缩空气体积减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干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超能效立式冷干机换热旋风除水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而压缩空气中水蒸气在降温后会凝结形成液态水,现有传统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
热交换器在排出凝结而成的液态水时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容易从排水口泄漏,造成压缩空气体积减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超能效立式冷干机换热旋风除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热交换器在排出凝结而成的液态水时其内部的压缩空气容易从排水口泄漏,造成压缩空气体积减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超能效立式冷干机换热旋风除水装置,包括有热交换管、热交换挡板、热交换上封板、热交换下封板、热交换筒体和通孔,所述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热交换上封板和热交换下封板,且热交换上封板和热交换下封板之间还设有若干块热交换挡板,热交换挡板均安装于蒸发外筒内壁上呈交错间隔分布,所述热交换下封板的底面固定有限位板,热交换挡板、热交换上封板和热交换下封板上均设有若干个与限位板表面限位孔相对应的通孔,若干根热交换管从上至下分别贯穿热交换挡板、热交换上封板、热交换下封板和限位板表面上的通孔与限位孔,所述热交换筒体表面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用以连接外接的外套,还设有装配于固定环内部的除水机构,所述除水机构包括框体、支架、滤膜、水位感应器、定位挡板和排水阀,所述框体的外侧设有定位挡板,定位挡板安装于固定环的内壁上,所述框体的内侧固定有支架,支架表面覆盖有滤膜,所述水位感应器设有两个,一个水位感应器安装于框体靠近热交换筒体内部一侧的端面的最底端,另一个水位感应器安装于排水阀的上方,且排水阀安装于热交换下封板外侧的热交换筒体上,水位感应器均与排水阀电连接,排水阀用以排出热交换下封板上汇集的液态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框体和滤膜的截面均呈C字型,且框体和滤膜均朝外接的外套方向凸起。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当位于框体上的水位感应器感应到热交换下封板上汇集的水位达到框体上的水位感应器的高度后发送信号开启排水阀,把热交换下封板上的液态水从排水口排出,防止液态水汇集过多漫过框体进入外套,而当位于排水阀上方的水位感应器感应到热交换下封板上的水位高度与位于排水阀上方的水位感应器的高度一致时发送信号关闭排水阀,停止排水,利用液态水遮盖住排水阀,避免排水时热交换筒体内的压缩空气从开启的排水阀中泄漏出来造成压缩空气体积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干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气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冷干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诺斯(漳州)工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海诺斯(漳州)工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80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