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双口注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7708.3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1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秦宗智;谢登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敏发科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7 | 分类号: | B29C45/47;B29C45/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静宇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注塑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机改进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双口注塑机构,包括融料输送机,融料输送机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孔,融料输送机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输送阀,融料输送机顶部固定连接有料斗,料斗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阀,融料输送机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螺杆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环,螺旋环之间固定开设有流动注塑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双口注塑机构,通过双注塑螺杆有效提高了注塑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融料通过螺杆的流动速度,使融料进入模具的速度更快,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采用多孔注射,避免了单孔注射时容易堵塞出料口的问题,保证了注塑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改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双口注塑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射系统的作用:注射系统是注塑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有柱塞式、螺杆式、螺杆预塑柱塞注射式3种主要形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螺杆式。其作用是,在注塑料机的一个循环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塑料加热塑化后,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通过螺杆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注射结束后,对注射到模腔中的熔料保持定型。注射系统的组成:注射系统由塑化装置和动力传递装置组成。螺杆式注塑机塑化装置主要由加料装置、料筒、螺杆、过胶组件、射嘴部分组成。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注射油缸、注射座移动油缸以及螺杆驱动装置(熔胶马达)。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注塑机操作:注塑机操作项目包括控制键盘操作、电器控制系统操作和液压系统操作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注射过程动作、加料动作、注射压力、注射速度、顶出型式的选择,料筒各段温度的监控,注射压力和背压压力的调节等。
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注塑机进行注塑时,通常采用的是单口注塑,注塑的效率不高,造成注塑机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传统的注塑螺杆采用单孔进行注塑,容易造成融料堵塞注塑螺杆的出料口,造成注塑机无法进行注塑工作,增加了生产的时间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双口注塑机构,解决了单口注塑,注塑的效率不高,造成注塑机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传统的注塑螺杆采用单孔进行注塑,容易造成融料堵塞注塑螺杆的出料口,造成注塑机无法进行注塑工作,增加了生产的时间周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双口注塑机构,包括融料输送机,所述融料输送机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孔,所述融料输送机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输送阀,所述融料输送机顶部固定连接有料斗,所述料斗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融料输送机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螺杆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环,所述螺旋环之间固定开设有流动注塑槽,所述连接输送阀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中心连接孔,所述中心连接孔外侧固定设置有物料输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与融料输送机内部输料管道相通连接,所述料斗通过控制阀控制物料进入到融料输送机内部加热装置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融料输送机内部的物料加热装置连接有并联电路,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融料输送机中的输料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环通过焊接与连接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环两两之间形成流动注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为中部空心钢管,所述螺旋环在连接杆外表面呈螺旋向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敏发科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敏发科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7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