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97200.3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1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品安律师事务所 44420 | 代理人: | 刘井 |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患者 仰卧 涌泉 艾灸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该技术方案利用基板承载倾斜的支撑杆,在支撑杆上搭载夹子,并将艾灸条以倾斜状态夹持于夹子上;基于这种构造,可使艾灸条以倾斜状态保持在患者涌泉穴侧方,这样就解放了患者的脚和医生的手,从艾灸条上掉落的灰烬会直接落在基板上,而且,基于基板的自重和较大的底面积,可保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将该支架放在床上即可,不需要固定在脚上,患者没有负重感而且不易烫伤,觉得热时只需稍微移动脚的位置即可。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给出了该支架的改进方案,将支撑杆承载于倒T型滑块上,并将倒T型滑块插接在基板的倒T型槽中,从而可在基板上设置多个艾灸条并自由调整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
背景技术
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该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来产生烟气,利用含有药物成分的烟气及热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艾灸疗法的发展过程中,施治方式一直是制约该疗法的重要因素,由于治疗过程必须将艾灸条燃烧的烟气和热量尽可能充分的作用于体表,而点燃的艾灸条前端温度极高,因此必须保证不伤及皮肤,为了达到这种平衡,现有技术中艾灸疗法主要由医护人员手持点燃的艾灸条进行手动治疗,以保证适宜的作用距离。然而,这种手动的治疗模式人力占用较多,效率低下。
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的研究者开发了可对艾灸条起到承载作用的艾灸盒,从而能够将艾灸条的燃点以相对固定的状态保持在某一位置,进而进行施治。艾灸盒使用起来简单、安全、实用,因此在当前的艾灸疗法中应用非常普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非所有的穴位均适合采用艾灸盒施治,其中,涌泉穴使用艾灸盒非常不方便。当患者呈仰卧位时因涌泉穴在足底,穴位是朝下的,艾灸盒更适用于穴位朝上或者穴位在人体侧面的,由于重力原因,还有脚与床的距离近,艾灸盒偏大,固定在患者的脚上非常不方便,患者自我感觉很不舒服,而且患者如果感觉太烫时,因仰卧位身上还有其他艾灸盒,固定在涌泉穴上的艾灸盒没办法快速自己进行调节,很容易烫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艾灸盒不便于对仰卧位患者的涌泉穴进行施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包括基板,支撑杆,夹子,艾灸条,其中,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基板上,支撑杆与基板之间夹45°角,在支撑杆上连接有夹子,在夹子上夹持有艾灸条,艾灸条与支撑杆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还包括倒T型槽和倒T型滑块,其中,在基板的侧端具有若干贯通的倒T型槽,倒T型滑块插接在所述倒T型槽中,倒T型滑块的顶面与基板的顶面相持平,支撑杆焊接在倒T型滑块的顶面上,支撑杆与倒T型滑块的顶面夹45°角。
作为优选,所述夹子包括筒体,夹片,夹柄,夹头,通道,弧面,其中,夹片有2个,2个夹片分别铰接在筒体上,夹片的后端为夹柄,夹片的前端为夹头,两个夹片之间围成通道,所述通道位于夹头与筒体之间,在所述通道的边缘具有弧面;夹子通过其筒体贯穿在所述支撑杆上,艾灸条被夹持于夹子的通道中,所述弧面与艾灸条的侧壁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筒体的内壁与支撑杆的外壁相互贴合,筒体通过其与支撑杆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在支撑杆上。
作为优选,基板为铁板或不锈钢板,支撑杆的材质为金属,支撑杆焊接在基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未经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7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加热容器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超能效立式冷干机换热旋风除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