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96834.7 | 申请日: | 201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4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魏良良;梁英;陈肖;崔彦兵;李保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1/16;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亚南 |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态滤池组件及用于对污水脱氮除磷的生物滤池,所述生态滤池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吸附氮磷及改善污水透明度的生态滤池,所述生态滤池设置于所述生物滤池一侧且两者彼此连通;
净化修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分解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修复单元,所述净化修复单元设置于所述生态滤池上且与所述生态滤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内间隔设置若干用于将所述生物滤池分割为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第三反应区的隔板,所述第一反应区位于所述生物滤池中央;所述第二反应区位于第一反应区两侧;所述第三反应区位于所述第二反应区远离第一反应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应区依次与第二反应区和第三反应区连通形成折线型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用于将泥沙和污水分离的泥水分离器;所述第三反应区内间隔设置若干用于曝气充氧的浮筒式表面曝气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修复单元包括设置在水面上的网状托架,所述网状托架两侧分别固定在河道两岸,所述网状托架的网孔中设置栽种基盘,所述栽种基盘内栽种挺水植物,所述栽种基盘下部悬挂碳纤维生物绳,碳纤维生物绳下方布置微孔曝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生物绳由10000~15000根5~10微米的微细纤丝集束而成,所述碳纤维生物绳由上到下间隔设置若干第一球状载体盒,所述碳纤维生物绳及第一球状载体盒内设置的第一填料单元可吸附微生物群形成微生物膜,所述微生物膜用于分解污染物质;
所述微孔曝气装置包括微孔曝气管和圆锥塔形支架,所述微孔曝气管缠绕于所述圆锥塔形支架上,所述圆锥塔形支架通过铁丝固定于所述网状托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池底层设置砾石群层,所述砾石群层上设置沉水植物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群层由表面粗糙、多孔且直径为0.5-1m的不规则大棱角的砾石平铺形成,3-4块砾石组成砾石群,相邻砾石彼此咬合,相邻砾石群之间的间距为3-4m;
所述砾石群层表面布置铁丝笼网格,所述铁丝笼网格内间隔设置若干第二球状载体盒,所述第二球状载体盒内设置由填料组成的、可吸附微生物群形成微生物膜的第二填料单元,所述微生物膜用于分解污染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层包括生态袋和种植在生态袋中的沉水植物,所述生态袋间隔设置在所述铁丝笼网格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水隔网槽,所述透水隔网槽设置于所述生态滤池上并覆盖所述生态滤池的进水口,所述透水隔网槽内设置用于截留来自河道排污口的污水中漂浮物的储污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于河道的一侧岸边,另一端延伸至河道内且与河道的另一侧岸边存在间隙;
所述第一反应区为厌氧反应区;所述第二反应区为缺氧反应区;所述第三反应区为好氧反应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68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木芯板生产用配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绣花机压布装置及绣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