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水冲自循环环保公厕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5988.4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5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叶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宣鹏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循环 环保 公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水冲自循环环保公厕,包括公厕废水依次通过污染物减量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回用水系统达到零排放,污染物减量系统包括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化粪池,化粪池将上层的水化物通过管道流向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将净化完的水输送到回用水系统并被循环重复使用,所述的回用水系统包括紫外线杀菌装置,紫外线杀菌装置杀菌后再将回用水输送到储水箱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水冲自循环环保公厕从污水原位收集、粪便水解、固液分离、生物降解、净化消毒到再循环使用,达到“不脏、不乱、不臭”的目的,满足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厕水处理技术范围,特别涉及一体化水冲自循环环保公厕。
背景技术
厕所污水处理是一个非常古老且技术难度很大的环保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厕所等生活污水对原有市政污水排放管线的压力日益增大,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1.6亿吨的生活污水,已饱受粪尿之苦,污水处理厂90%的氮、70%的磷,都是人粪尿带来的。因为粪尿,处理厂为了总氮、总磷的达标投入大,成效低,且目前公厕普遍存在“脏、臭、乱、差、少”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的文明形象和我国旅游业的声誉,现有的环保公厕回用水的水质质量方面有欠缺,且对污浊气体的处理、消毒难以彻底,工艺路线亦不够先进,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环保、节水功能,与现有市政排污系统的配套、衔接也有很大问题,因此,开发一体化水冲自循环环保公厕是迫不及待的,循环水冲生态厕所突破了传统冲水式厕所对清洁水的依赖,避免了冲厕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完全实现了冲厕污水“化粪为水”的治理和应用,满足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体化水冲自循环环保公厕从污水原位收集、粪便水解、固液分离、生物降解、净化消毒到再循环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连续的、完整的系统化、资源化处理,达到“不脏、不乱、不臭”的目的,满足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水冲自循环环保公厕,包括公厕废水依次通过污染物减量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回用水系统达到零排放,所述的污染物减量系统包括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化粪池,化粪池将上层的水化物通过管道流向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将净化完的水输送到回用水系统并被循环重复使用,所述的回用水系统包括紫外线杀菌装置,紫外线杀菌装置杀菌后再将回用水输送到储水箱中;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池和净水池,反应池通过抽吸泵将水化物打到净水池中,反应池中投入耐寒耐低氧的高效生物菌,所述的净水池包括初步处理单元、再次调节单元和净水单元,且水化物先从初步处理单元进行粗滤,再通过管路输送到再次调节单元进行精滤,最后通过管路输送到净水单元进行超滤;所述初步处理单元、再次调节单元和净水单元下方均设有一处进气口,每个所述进气口通过软管连接臭氧发生器,所述初步处理单元、再次调节单元和净水单元上方均设有一处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通过软管连接臭氧尾气处理器;所述的初步处理单元中设有PVDF微孔过滤膜,再次调节单元中设有第一吸附滤芯,净水单元中设有第二吸附滤芯。
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的PVDF微孔过滤膜的微孔孔径为600-800μm。
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的第一吸附滤芯的滤芯规格为25-35μm。
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的第二吸附滤芯的滤芯规格为0.5-1μm。
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的公厕废水包括马桶水、洗手水、卫生间以及屋顶雨水。
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的污染物减量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回用水系统之间均通过连接管道连通,且连接管道外包覆有保温层。
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高效生物菌采用微生物污水处理菌种。
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安置位置要高于所述净水池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环保公厕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宣鹏,未经叶宣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59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TC贴壁式管路温度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主动材料驱动的可连续跳跃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