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于区段调光的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5669.3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3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苏东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151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于 区段 调光 导光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于区段调光的导光板,用于与一直下式光源搭配使用,包含一本体、复数第一长条状沟槽及复数第二长条状沟槽。本体为一板状结构体且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底面及一出光面,且底面与直下式光源相对应。第一长条状沟槽布设于底面,第二长条状沟槽布设于出光面,其中,第一长条状沟槽与第二长条状沟槽于投影方向上呈垂直交错设置,且第一长条状沟槽与第二长条状沟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直下式光源的主出光轴垂直,更进一步,第一长条状沟槽的宽度P1及第二长条状沟槽的宽度P2分别介于150~300μm。由此,可以通过聚光、隔光特性强化区域对比度,以增进应用上的区域调光效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于区段调光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显示器装置,多半主要由背光模块搭配显示面板所构成,背光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背侧,以提供均匀光线予显示面板,进而达到显示画面的目的。背光模块一般包含有各类光学组件诸如导光板、配向膜、增亮膜等组件,并利用如LED的点光源做为主要供光来源。透过背光模块可将点光源的光线转为使光线以期待的状态形成出光,进而达到提供光线给显示面板的功效与目的。根据点光源的设置方位,背光模块大致上可区分直下式及侧入式两种,直下式背光模块指点光源设置模块底侧,光线可垂直入射结构,侧入式背光模块则为点光源设置于模块边侧,使光线可侧向入射的结构。
为了提升显示器的对比质量,背光模块尚须具备区段调光(Local Dimming)功能,然而侧入式的点光源配置于导光板侧边,故容易有亮度不均的问题,而不利于区段调光。在直下式背光模块领域来说,现有技术中会于背光模块中设置扩散板来达成均匀化出光以及区段调光目的,而扩散板的功能在于让出光的光线具备亮度均匀分布的效果,但由于扩散板的原理为使光线扩散而非收敛,因此会耗损相当程度的亮度,导致背光模块产生出光亮度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应用扩散板的背光模块在区段调光的应用上,极易出现明显的光晕(Halo)现象,而无法有效地增进搭载使用的显示器的画面对比度。
有鉴于此,发明人总结了从事相关行业的丰富经验,构思并提出一种利于区段调光的导光板,以有效解决直下式背光模块于区域调光应用上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块于区域调光应用上的缺陷,提供一种具备聚光、隔光之特性以加强区域出光对比度,进而增进区段调光之效能,大幅提升所搭载显示器之画面显示效果的利于区段调光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利于区段调光的导光板,用于与一直下式光源搭配使用,包含:一本体,为一板状结构体且具有一底面及一出光面,该底面与该出光面呈相对设置,且该底面与该直下式光源相对应以接收光线;复数第一长条状沟槽,布设于该底面;及复数第二长条状沟槽,布设于该出光面,其中,该些第一长条状沟槽与该些第二长条状沟槽在投影方向上呈垂直交错设置,且该些第一长条状沟槽与该些第二长条状沟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该直下式光源的主出光轴相互垂直;其中,该些第一长条状沟槽的宽度P1及该些第二长条状沟槽的宽度P2分别介于150~300μm。由此,通过介于前述尺寸范围且为垂直交错设置的第一及第二长条状沟槽,以及让前述沟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直下式光源主出光轴相互垂直的结构特征,可让导光板在出光时具备区域隔光的效果,进而在配合直下式光源时达到精确且优异的区段调光功效。
为具备更好的聚光及隔光效能,较佳的,该些第一长条状沟槽的深度为D1,且符合D1:P1介于1:3~2:3的关系式。
较佳的,D1:P1为1:2,以使导光板达更为精准调光的效能。
较佳的,该些第二长条状沟槽的深度为D2,且符合D2:P2介于1:3~2:3的关系式,如此也可让导光板具备更好的聚光及隔光效能。
在前述尺寸关系下,为让导光板的光线调节效能更为提升,较佳的,D2:P2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5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材料成分分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