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锂电池串联的锂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5524.3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6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亿诚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2/20;H01M10/05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4 | 代理人: | 刘飞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锂电池 串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锂电池串联的锂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组标准电池模组,所述标准电池模组包括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内设有锂电池模块,所述锂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一串锂电池单元,所述密封箱体设有与锂电池模块电连接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还设有与锂电池单元电连接的采样接线端;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负极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采样端与采样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及充电器电连接,所述负载及充电器正极端在使用时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锂电池串联的锂电池系统,可根据需要,自由的进行锂电池模组的串联,便于生产管理,更便于使用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锂电池串联的锂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因其高污染和低能量密度等原因,正在逐步的被锂电池等能型能源所替代。通常情况下,锂电池模组是将摆放好的成品锂电池模块连接一个电池管理模块,然后放置于一个箱体内封装成一个整体进行使用。
目前锂电池模组在封装完成后,每一个锂电池模组都带有电池管理模块,当消费者有不同电压需求的时候,由于锂电池模组的电池管理模块之间难以安全的直接进行串联使用,这样导致使用者只能购买新的锂电池模组,大大的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锂电池串联的锂电池系统,可根据使用需要,自由的进行锂电池模组的串联。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锂电池串联的锂电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锂电池串联的锂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组标准电池模组,所述标准电池模组包括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内设有锂电池模块,所述锂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一串锂电池单元,所述密封箱体上设有与锂电池模块电连接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还设有与锂电池单元电连接的采样接线端;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负极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采样端与采样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或充电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标准电池模组包括两组及以上,所述标准电池模组之间串联后作为锂电池组,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放置于标准电池模组的密封箱体外,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锂电池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采样端分别与每个标准电池模组的采样接线端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管理模块放置于一组标准电池模组的密封箱体内,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锂电池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负极接线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部分采样端与锂电池单元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另一部分采样端与采样接线端连接;
还包括至少另一组标准电池模组,所述至少两组标准电池模组之间串联后作为锂电池组,且与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连接的锂电池模块负极作为锂电池组的负极,所述至少另一组锂电池模组的采样接线端与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的锂电池模组的采样接线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标准电池模组设有三种,第一种标准电池模组的锂电池模块设有三串锂电池单元,第二种标准电池模组的锂电池模块设有四串锂电池单元,第三种标准电池模组的锂电池模块设有一串锂电池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标准电池模组设有两种,其中一种标准电池模组的锂电池模块设有三串锂电池单元,另一种标准电池模组的锂电池模块设有四串锂电池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空气开关,所述空气开关用于电连接负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锂电池模块与密封箱体之间设有阻燃泡棉。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电压显示模块,所述电压显示模块与标准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电压显示模块用于测量并显示标准电池模组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亿诚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亿诚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5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