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农村污染水体修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94659.8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4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凌利宏;梁慧元;李艳红;吴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2;C02F3/02;C02F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农村 污染 水体 修复 装置 | ||
一种新农村污染水体修复装置,涉及污染水体防治技术领域,包括供能系统、曝气系统、进水系统和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池为多层塔状结构,包括“碗型堰”和生物滤床,曝气系统为生物滤池供氧;进水系统为水流提供上升的动力;水流和微气泡经过多层生物滤床的过滤及吸附降解,通过“碗型堰”侧面的出水口流出,并在生物滤床表面形成薄层水幕墙,净化水质,增加了水流的流动性和溶解氧,为新农村污染水体提供高效、节能的水质修复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水体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新农村污染水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的很多水体资源如河流、水塘等,由于水体受纳了大量的外源COD、动植物腐殖质、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药、化肥,导致农村河流超过自身自净能力,且由于农村的水体大多为不流动或缓流水体,夏季气温升高后,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外源COD及富营养化水质快速消耗水中溶解氧,进而导致水体发臭变黑,水质急速下降,这是农村河流水体腐坏变质的主要原因。
针对农村水体流动性差、溶解氧底下、水体自净能力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能源的多层塔式生物滤床,并结合微生物、植物及人工曝气充氧、薄层水幕墙提高水体流动性,为新农村污染水体提供复氧和自净能力,增加了水流的流动性,提高了水质的溶解氧,从而提升了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农村污染水体修复装置,通过太阳能清洁能源供能;曝气系统为生物滤床供氧;进水系统为水流提供上升的动力;河流污水经过多层生物滤床的过滤及吸附降解,通过“碗型堰”侧面的出水口流出,并在生物滤床表面形成薄层水幕墙,净化水质;并通过将附着微生物、固定化活性污泥和水生植物的相互配合与薄层水幕墙的作用,增加了水流的流动性,提高了水质的溶解氧,从而提升了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农村污染水体修复装置,包括供能系统、曝气系统、进水系统和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池为多层塔状结构,包括“碗型堰”和生物滤床,所述生物滤床从上至下逐渐增宽;所述生物滤床底部通过微孔曝气盘、导气管与曝气系统相连;所述生物滤池侧面通过进水口、进水管与进水系统相连;所述进水系统和曝气系统通过电线与上部的功能系统相连;所述“碗型堰”底部通过格栅与生物滤床顶部相连,堰内侧设出水口和挡水板;其中,曝气系统为生物滤池供氧;进水系统为水流提供上升的动力。
其中,曝气系统为生物滤池供氧;进水系统为水流提供上升的动力。
优选地,所述功能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线和蓄电池。
优选地,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泵、导气管和微孔曝气盘。
优选地,所述微孔曝气盘均匀分布于生物滤床底部。
优选地,所述多层生物滤床可根据水质的具体要求设置层数。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床内部填料体积占总体积的1/3至2/3之间。
优选地,所述多层生物滤床的每层接触部设有多孔格栅。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床第一层内部填料为卵石、碎石会煤渣。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床第二层内部填料为工程陶粒或沸石。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床第三层内部填料为人工填料。
优选地,所述人工填料为多空蜂窝状结构,其材料可以为聚氯乙烯、聚丙乙烯或聚酰胺。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床第四层的填料为固定化活性污泥。
优选地,所述生物滤床第五层的填料为水生植物;所述生物滤床第五层为玻璃或亚克力透光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46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加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