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2250.2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数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熠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2 | 分类号: | B60R1/12;B60Q1/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70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视镜 盲区 提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包括灯壳、导光板、电路板总成和遮光件,所述导光板、所述电路板总成和所述遮光件依次安装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电路板总成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还设有多个LED灯,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电路板总成的一面与所述LED对应的位置均为圆弧曲面,所述电路板总成上还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遮光件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形状相适应的第二透光孔,所述LED灯发出的光经对应位置所述导光板上的圆弧曲面入射到所述导光板,再经所述导光板的反射和折射后依次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射出。本方案的盲区提示灯发光均匀,且生产方便、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外后视镜组件包括位于车身左侧的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车主利用它们可以分别获取左外侧和右外侧的外部信息,起到安全辅助的作用。传统的汽车的外后视镜功能较为单一,并且车主通过外后视镜不能获取到左右盲区附近的外部信息,因此增大了安全隐患,也有一些汽车在车身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盲区传感器,但是传统的左右盲区传感器的报警一般通过在车内设置蜂鸣器进行报警,蜂鸣器声音大、报警时间长,用户体验度较差。一般情况下,司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司机仍然习惯通过外后视镜来观察车况,因此在外后视镜上增加盲区提示灯成为了极大多数司机的需求。
现有汽车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一般都是反射式的盲区提示灯,盲区提示灯根据客户的盲区提示图案进行配光设计,采用灯壳镀铝的形式进行配光,LED灯产生的光源经灯壳的内表面发射和折射后射出,这种采用灯壳镀铝的配光方式一方面受后视镜空间结构的影响,不能做的太复杂同时也容易造成盲区提示图案的亮度不均匀;另一方面镀铝灯壳具有要求较高,生产过程容易产生报废,同时生产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发光均匀,且生产方便、生产效率高的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包括灯壳、导光板、电路板总成和遮光件,所述导光板、所述电路板总成和所述遮光件依次安装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电路板总成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还设有多个LED灯,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电路板总成的一面与所述LED对应的位置均为圆弧曲面,所述电路板总成上还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遮光件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形状相适应的第二透光孔,所述LED灯发出的光经对应位置所述导光板上的圆弧曲面入射到所述导光板,再经所述导光板的反射和折射后依次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盲区提示灯在使用时,将盲区提示灯安装在后视镜相应的位置,设置在电路板总成上的多个LED灯发出的光穿过对应位置导光板上的圆弧曲面入射到导光板内,在导光板内经过反射后照射在导光板朝向电路板总成的交界面上,在该交界面上发生光的折射后依次从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处射出,射出的光再照射在外后视镜的盲区提示图案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采用导光板的形式进行配光,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灯壳镀铝进行配光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的灯壳不需要额外进行镀铝处理,同时本方案的导光板在注塑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安装,不需要后续的表面处理,生产方便且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本方案采用导光板进行配光,使得盲区提示灯出光面的发光面积更大、更均匀,可以适应较大图案,在具体使用时,只需要根据盲区提示图案制作相应的镜片图案即可,因此能够为其它项目所通用,降低其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电路板总成的表面为经过皮纹处理所形成的皮纹面。
这样,通过对导光板面向电路板总成的表面为经过皮纹处理所形成的皮纹面,当LED灯发出的光照射在皮纹面时,光线能在指定的位置出光,皮纹面还能使得出光面的亮度更加的均匀,同时能有效防止从镜片外表面观察到盲区提示灯的内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熠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熠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2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