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锅和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5997.5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1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化勇;罗飞龙;邢胜华;黄韦铭;羊小亮;瞿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彭水清;邝圆晖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烹饪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内锅具有周壁和底壁并形成有用于容纳食材的锅腔,锅腔的锅腔内壁面设有最高液位线,其中,锅腔位于最高液位线处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41000mm2。此外,锅腔的位于最高液位线上方的容积不小于1230000mm3。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在最高液位线处的食材液面上体积较小的小液泡与小液泡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有效降低小液泡两两接触以聚合形成体积较大的大液泡的概率,促使位于锅腔中的液泡更易破裂,进而能够大幅降低液泡在食材液面上的堆积高度,有利于避免由于液泡堆积过高而出现从盖体的出气口溢出的情形,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可靠性较高且结构亦较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和用于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且内锅容置于该烹饪腔中。
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通常将内锅的锅腔靠近锅口的部分的横截面面积设置得较小,这样,食材经烹煮后位于液面处的体积较小的小液泡就较易聚合成体积较大的大液泡,进而从盖体的出气口向外溢出,会对后续的清洁造成很大的麻烦。
目前,通常采用的防溢手段为涡轮破泡或电极防溢等,但这些防溢手段不仅可靠性较低,而且结构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结构简单且可靠性亦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所述内锅具有周壁和底壁并形成有用于容纳食材的锅腔,所述锅腔的锅腔内壁面设有最高液位线,其中,所述锅腔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处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41000mm2且不大于62000mm2。
可选地,所述锅腔的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上方的容积不小于 1230000mm3。
可选地,所述最高液位线与所述锅腔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
可选地,从所述内锅的底壁朝向锅口方向,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朝向所述锅口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为斜平壁面且水平倾角不小于60°且不大于80°;或者,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为朝向远离所述锅口的中心轴线凹陷的弧形壁面且曲率半径不小于120mm 且不大于150mm。
可选地,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呈直筒状。
可选地,所述最高液位线与所述锅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8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前述的内锅。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1200W且不大于1900W。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和用于封盖所述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所述内锅容置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的顶部进行加热的内锅保温元件;其中,所述内锅保温元件布置于所述盖体内;或者,所述内锅保温元件设置于所述煲体内且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5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艇艇载设备自动释放/回收装置
- 下一篇:复合底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