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84017.X | 申请日: | 201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5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张尤宏;陈友团;张志峰;戴剑汉;张凌峰;林剑清;林晨浩;何勇;颜云航;连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平潭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52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 地址: | 350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综合 故障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涉及电缆监测装置领域,针对现有电缆监测装置体积大,不能够进行方便的操作,且综合性能低下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面板壳体、多相温度指示LED、多相短路故障指示LED发光二极管组、多相相核相孔组、多相带电指示发光二极管组、自检及自动复位双功能按钮、多相老化状态告警指示发光二极管组,所述面板壳体后表面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中间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槽体的下内壁开设有极板槽,所述极板槽内设置有极板,所述极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框体。本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体积小,体积结构通用性强,便于市场产品的升级改造的便利性和适用性,可广泛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监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环网柜电缆故障有监测的产品有温度监测超温告警、局放检测、接地短路故障检测等,都是通过手持仪器进行监测,不能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体积大。而且所有的检测的仪器功能都是独立的,不具有综合性。对电缆的绝缘状态没有实时在线监测设备。对于现场应用无法更便捷实施,需进一步改进。因此提出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电缆监测装置体积大,不能够进行方便的操作,且综合性能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包括面板壳体、多相温度指示LED、多相短路故障指示LED发光二极管组、多相相核相孔组、多相带电指示发光二极管组、自检及自动复位双功能按钮、多相老化状态告警指示发光二极管组,所述面板壳体后表面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中间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槽体的下内壁开设有极板槽,所述极板槽内设置有极板,所述极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槽体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道,所述滑块与滑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框体的上边框中间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多相短路故障指示LED发光二极管组包括多个短路故障指示LED发光二极管,所述多相相核相孔组包括多个相核相孔,所述多相带电指示发光二极管组包括多个带电指示发光二极管,所述多相老化状态告警指示发光二极管组包括多个老化状态告警指示发光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框体左、右两侧边框穿过挡板延伸在其的上方,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框体左、右两侧边框的延伸端。
优选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道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道的上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体左、右两侧边框均穿过挡板,且滑动连接在挡板内。
优选的,所述极板槽与极板均为左、右两个上、下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槽体、挡板、极板槽、极板、框体、滑块、滑道、弹簧、把手,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把手拉动框体实现框体上下的移动,由于框体下侧边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极板,且极板与槽体下内壁开设的极板槽配合连接,使得可以方便的对连接线的接头处进行压持固定,以便于连接接触,且通过内部安装的现有设置,可以针对电缆老化故障检测、电缆温度超温告警、带电显示及五防闭锁、接地短路故障监测等多故障功能集中实时在线监测。
使得本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体积小,体积结构通用性强,便于市场产品的升级改造的便利性和适用性,可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的侧视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的后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综合故障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平潭供电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平潭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40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