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水口自动开关防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80619.8 | 申请日: | 2019-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2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荫柱;冯永宏;陈虎阳;李荫梁;晁遵淇;陈高路;杨箭;韩勇;王爱文;李林芳;南冰禹;李芳;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荫柱 |
| 主分类号: | E03C1/28 | 分类号: | E03C1/2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张翠华 |
| 地址: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口 自动开关 防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水口自动开关防臭装置,包括下水漏斗和漏斗盖,下水漏斗由倒立状的盛液伞和漏斗颈管构成,盛液伞的直径大于漏斗颈管的直径,并一次性注塑成型;漏斗盖由球形浮力筏和圆锥形颈口盖构成,球形浮力筏和圆锥形颈口盖为一次性成型的空心体,漏斗盖可嵌套于下水漏斗内;漏斗盖选用低密度耐腐蚀性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阻滞了下水臭气由下水口溢出扩散,进而净化了室内空气,且不需要消耗电力、人力就可实现下水口的适时开启和关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下水口自动开关防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居住的房屋内会有各种各样的臭气从下水口溢出扩散到室内,为了阻滞下水管道的异味不向室内散发,在下水管道入口上安装有“S”型弯管,利用下水液体阻断了地下污水管道和下水口的连通,有效地阻滞了不溶于水的臭气。但存在以下弊端:一是“S”型弯管处易沉积泥沙杂物,容易堵塞下水,如果弯管内水位不够时,就没有防臭效果,而且下水一般多是废水、污水,弯管内贮存下水也不卫生,容易滋生蚊虫,尤其到了夏季,室内的蚊虫多来自下水道的污水中,因此采用下水防臭,并不是理想的选择;二是地下污水管道里的臭气溶解于停滞在“S”型弯管里的水中,二次挥发扩散从下水口溢出,扩散到室内污染了室内空气;更重要的原因是,下水道里的臭气因其产自污水,所以绝大多的臭气是可溶于水的,这样“S”型弯管的防臭功能就显得无能为力;三是如果室主外出几天不在家,停滞在“S”型弯管里的水会蒸发减少,当减少到无法阻断下污水管道和下水口的连通时,下水臭气会呈爆发式扩散到室内,此时“S”型弯管的防臭功能已失效。
另外,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下水口防臭装置大多都是来源于“S”型管道防臭原理,不能有效起到防臭效果。市面上能有效起到防臭效果的装置是一种紧密扣在下水口上的橡胶盖制品,需要借助人力来完成下水口的开启和关闭,每次排污都需借助人力来完成,一旦遗忘关闭,就不能起到防臭的效果。因此,一种便捷、性能优良,实用的下水口防臭装置亟待研究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下水管防臭装置,该装置能有效阻滞下水口溢出的臭味,从而净化了室内空气,且不需要消耗电力、人力就可实现下水口的适时开启和关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水口自动开关防臭装置,包括下水漏斗和漏斗盖,所述的下水漏斗由倒立状的盛液伞和漏斗颈管构成;所述的漏斗盖由球形浮力筏和圆锥形颈口盖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盛液伞的直径大于漏斗颈管的直径,并一次性注塑成型;所述的球形浮力筏和圆锥形颈口盖也为一次成型的空心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球形浮力筏和圆锥形颈口盖选用低密度耐腐蚀性材料制作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漏斗101.盛液伞102.漏斗颈管2.漏斗盖201.球形浮力筏202.圆锥形颈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由图1—2所示的一种下水口自动开关防臭装置,包括下水漏斗1和漏斗盖2,所述的下水漏斗1由倒立状的盛液伞101和漏斗颈管102构成;所述的漏斗盖2由球形浮力筏 201和圆锥形颈口盖202构成。
优选实施方式,盛液伞101的直径大于漏斗颈管102的直径,并一次性注塑成型;球形浮力筏201和圆锥形颈口盖202也为一次成型的空心体。
优选实施方式,球形浮力筏201和圆锥形颈口盖202选用低密度耐腐蚀性材料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荫柱,未经李荫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0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