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覆膜砂生产用批次加热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79892.9 | 申请日: | 2019-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1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世;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丰(新乡)矽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5/00 | 分类号: | B22C5/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王芸 |
| 地址: | 4537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膜砂 生产 批次 热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膜砂生产用批次加热机,旨在解决现有的加热机上的进料斗存在容易堵住的问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加热机本体侧壁上,且固定柱上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转动杆转动设置在转动槽内,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环,且支撑环内活动设置有通堵杆件,通堵杆件上缠绕设置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通堵杆件的侧壁上和支撑环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加热机本体上增设了通堵组件,通堵组件的设置,可以起到对进料斗通堵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覆膜砂顺利的进入到加热机本体内,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砂生产用批次加热机。
背景技术
加热设备一般是由加热元件和附件组成的器件。在多股电阻丝绞线外缠绕有玻璃纤维增强耐火纤维层,在耐火纤维层外编织有金属丝增强耐火纤维层,紧密结合并沿电阻丝绞线全长分布的双层包覆层与其中心的电阻丝绞线组成了一整体式可随意按需弯折并可与被加热件紧密接触的直接加热单体,加热单体按加热物件的形状、大小反复并绕形成带片状,然后用金属丝将多条并列单体横向穿编在一起,形成可直接围包在被加热物体上直接使用的编织型高温电加热器。
工作原理是把一个匝数较多的初级线圈和一个匝数较少的次级线圈装在同一个铁芯上。输入与输出的电压比等于线圈匝数之比,同时能量保持不变。因此,次级线圈在低电压的条件下产生大电流。对于感应加热器来说,轴承是一个短路单匝的次级线圈,在较低交流电压的条件下通过大电流,因而产生很大的热量。加热器本身及磁轭则保持常温。由于这种加热方法能感应出电流,因此轴承会被磁化。重要的是要确保以后给轴承消磁,使之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吸住金属磁屑。FAG感应加热器都有自动消磁功能。是利用金属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而使本身发热,通常用在金属热处理等方面。原理是较厚的金属处于交变磁场中时,会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电流。而较厚的金属其产生电流后,电流会在金属内部形成螺旋形的流动路线,这样由于电流流动而产生的热量就都被金属本身吸收了,会导致金属很快升温。该设备是一种对燃料油预先加热或二次加热的节能设备,它安装在燃烧设备之前,实现对燃料油在燃烧前的加温,使其在高温下达到降低燃料油的粘稠度,促进充分雾化燃烧等作用,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它广泛应用于重油,沥青,清油等燃料油的预先加热或二次加热的场合。
在覆膜砂生产用批次加热机中,存在进料斗在进砂时,容易被堵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覆膜砂生产用批次加热机。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覆膜砂生产用批次加热机,以解决现有的加热机上的进料斗存在容易堵住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覆膜砂生产用批次加热机,包括加热机本体和进料斗,所述进料斗设置在加热机本体的上端上,所述加热机本体上设置有与进料斗相匹配的通堵组件;
所述通堵组件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加热机本体侧壁上,且固定柱上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转动杆转动设置在转动槽内,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环,且支撑环内活动设置有通堵杆件,通堵杆件上缠绕设置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通堵杆件的侧壁上和支撑环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通堵杆件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板采用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通堵杆件包括上通堵杆和下通堵杆,所述上通堵杆的下端转动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通过螺纹杆与下通堵杆相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设置有螺母,且螺母固定设置在支撑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丰(新乡)矽砂有限公司,未经金丰(新乡)矽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9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