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的几何可变接收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74123.X | 申请日: | 2019-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1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颜健;唐俊豪;彭佑多;刘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S50/80 | 分类号: | F24S50/80;F24S30/20;F24S30/422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乌景瑞 | 
| 地址: | 4111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太阳能 吸热 几何 可变 接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的几何可变接收窗装置,包括两个叶片装置模块、两个电机、光密度传感器、机壳和控制器;机壳包括两个环形端板及连接两个环形端板的筒状连接板;所述的两个叶片装置模块安装在机壳内,两个叶片装置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机壳的两个环形端板上;两个电机分别安装在机壳的两个环形端板上;电机能够带动叶片装置模块上的叶片转动;光密度传感器安装在叶片装置模块的一个叶片上,用于测量进入太阳能腔体吸热器的光密度;光密度传感器和两个电机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形成特征不同的接收窗形状,能够通过几何特征形状来减缓吸热器腔体的气体流动,从而减少对流热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聚光集热利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的几何可变接收窗装置,实现有效的降低聚光集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光学损失和热损失。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领域,由于地面接收的太阳光照辐射能流密度低,往往须将大面积的太阳光能聚集到吸热器的金属热管表面,使金属热管内部流动的换热工质获得热能,并将热能传输给热电转换装置,继而实现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输出。上述的光-热-电转换过程中,太阳光能-热能的转换是以吸热器为载体实现的,而吸热器的高效热利用是提高光热发电系统效率的关键。
吸热器一般采用腔体结构形式,且工作在较高的温度。由于吸热器是运行在室外环境的,其腔体温度远高于外部环境温度,不可避免的将产生辐射热损失,且辐射热损失能量值是温度差值、接收窗面积的正相关函数。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冷气流将流入腔体并带走热量,即对流热损失,其对流热损失能量值也是温度差和接收窗面积的正相关函数。明显可知,要减少吸热器的热损失来提高热利用性能,主要途径仍是有效的减少腔体吸热器的接收窗口面积。但由于机架结构的跟踪误差和承载变形等影响,聚光器聚集的太阳光能可能会偏离接收窗口而产生光学损失,这样看来增大吸热器的接收窗面积又是必要的。因此,吸热器既要减少热损失又要避免光学损失,对吸热器的接收窗而言是既要面积小又要面积大,是需要提出技术方案解决上述矛盾。
当前,为减少吸热器的对流损失,有提出在吸热器腔口安装石英盖板,但该技术方案由于大面积的高透射率的石英盖板制造困难,且吸热器腔口安装的石英盖板易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热应力损坏,所以石英盖板来解决热损失仍处于试验阶段,未能有效的解决腔式吸热器在实际运行的热损失问题。现有技术1(CN 103604230 A)中公开了一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保护装置,是通过控制一个遮光组件的直线运动来实现太阳光能的切断与否,是针对吸热器金属管路过热保护而提出的技术方案,仅具有简单的吸热器接收窗面积改变的能力,无法满足光热发电系统实际运行的接收窗形状改变的需求。现有技术2(ZL201610030560.0)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腔式吸热器接收窗几何形状动态调节装置,包括多块挡板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多块挡板装置布置在腔口处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实行运动,从而获得不同的开口面积和形状,但缺点是无法获得近似为圆形的接收窗口,这就与聚焦光斑的几何形状不匹配。因为通常情况下碟式聚光器聚集的太阳光在焦平面上是一个近似为圆形几何的高能量密度光斑。因此,创新实用新型一种能动态获得逼近圆形几何的接收窗口的腔体吸热器尤为重要,能有效的降低聚光集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光学损失和热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接收聚光器聚集的所有光能,且能有效减小能量损失的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的几何可变接收窗装置,它能够根据聚光光斑大小将接收窗几何形状调节到与之相匹配的最小的逼近为圆形几何的接收窗口,减小吸热器在实际工作中的接收窗开口面积,达到减少光学损失、辐射热损失和对流热损失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的几何可变接收窗装置,包括两个叶片装置模块、两个电机、光密度传感器、机壳和控制器;机壳包括两个环形端板及连接两个环形端板的筒状连接板;所述的两个叶片装置模块安装在机壳内,两个叶片装置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机壳的两个环形端板上;两个电机分别安装在机壳的两个环形端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4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