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2231.3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5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怀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英泰格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车载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支撑座和车载充电机本体,所述支撑座的上部等距焊接有弹簧,每组所述弹簧的上部共同焊接有连接板,所述支撑座的上壁等距胶接有第一橡胶块,所述连接板的下壁等距胶接有第二橡胶块,每组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每组所述第二橡胶块之间均等距胶接有硅胶柱,所述车载充电机本体通过螺栓安装于连接板的上部,所述连接板的侧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板的侧部与车载充电机本体的外壁之间等距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支撑板的侧部等距开设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简便的实现抗震,延长使用寿命,进行散热,保证其充电过程的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等种类的新能源汽车,对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其一般需要进行充电,车载充电机作为其中重要的零部件,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具有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自动充满电的能力,充电机依据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能动态调节充电电流或电压参数,执行相应的动作,完成充电过程。
但是,现有的车载充电机与车体连接部位的抗震效果不佳,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容易随着车辆的颠簸,较容易发生损坏,使用寿命较短,另一方面,在充电过程中,散热效果不好,影响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简便的实现抗震,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进行散热,保证其充电过程的良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包括支撑座和车载充电机本体,所述支撑座的上部等距焊接有弹簧,每组所述弹簧的上部共同焊接有连接板,所述支撑座的上壁等距胶接有第一橡胶块,所述连接板的下壁等距胶接有第二橡胶块,每组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每组所述第二橡胶块均与每组弹簧呈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每组所述第二橡胶块之间均等距胶接有硅胶柱,所述支撑座的上壁对称焊接有两组第一卡块,所述连接板的下壁对称焊接有两组第二卡块,两组所述第一卡块与两组所述第二卡块分别卡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本体通过螺栓安装于连接板的上部,所述连接板的侧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板的侧部与车载充电机本体的外壁之间等距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支撑板的侧部等距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上部等距焊接有导向柱,每组所述导向柱均处于每组弹簧的内侧,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小于弹簧的长度2cm-4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的截面均呈半圆形设置,每组所述第一橡胶块的上部分别与每组所述第二橡胶块的下部相对。
优选的,所述硅胶柱的侧部交错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与硅胶柱的直径比为3:5。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四组,所述支撑板的侧部与车载充电机本体的侧壁相贴。
优选的,每组所述散热孔与每组所述散热片呈间隔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车载充电机本体安装在连接板的侧部,利用弹簧、第一橡胶块、第二橡胶块和硅胶柱的配合,在颠簸时,连接板移动挤压弹簧,并通过第二橡胶块挤压硅胶柱,利用弹簧和硅胶柱的配合进行缓冲,减少连接板的移动量,实现车载充电机本体的减震,并在复位时,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配合,进行限位,延长车载充电机本体的使用寿命;
2、通过散热风扇、散热片和散热孔的配合,散热片对车载充电机本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散热风扇和散热孔的配合,实现空气的流通,进行散热,防止车载充电机本体充电过程中温度升高,保证充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英泰格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英泰格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2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