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71158.8 | 申请日: | 2019-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7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覃梓乘;林国滋;程洪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帝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7/10 | 分类号: | H05B4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彭声强 |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wifi ir s02a 照明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其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本申请涉及WIFI信号控制LED驱动器,其采用WIFI信号遥控控制,具有功耗低,传输距离远,空中通讯速率高,抗干扰性更强,稳定性更高,灯体响应一致性更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智能家居正逐步取代传统家居,成为一种行业发展潮流。智能照明家居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往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系统。
为了解决照明对不同场合,不同生活区域的应用,以及不同亮度的调整;目前大多数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采用多个灯具去综合,而且需要手动去现场控制调整,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高成本,而且局限性大、耗费资源多、智能化程度低。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其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
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输出并联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变压器T3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且二极管D1的阳极与阴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A、电阻R15B以及电容C2,且电阻R15A和电阻R15B并联后与电容C2串联;
所述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地,且所述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之间依次并联有电阻R16A、电阻R16B、电容E4A、电容E4B、串联的电容E6A和电容C18、串联的电容E6B和电容C19;所述E6A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B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0;所述电容E4A的正极连接有电容CY2的一端,所述电容CY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E6B的正极与电容E6C的正极、电容E6D的正极、电容C27的一端以及电感L8-C的一端相连;电容E6B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1,电容E6C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2,所述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并与电容C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与E6D的负极以及电容C24的一端连接,所述C24的另一端与电容E6D的正极之间串接有电容E6E,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连接;
E6A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2中的电感L6B的一端以及电感L8-B的一端相连;E6B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以及电感L8-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8-C的另一端、L8-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8-A的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5中的电感L5A的一端以及电感L7-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4中的电感L5B的一端以及电感L7-B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3中的电感L5C的一端以及电感L7-A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7-A的另一端、电感L7-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7-C的另一端分别与WIFI模块的R端、G端以及B端连接;
电容E6A的正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恒流电路模块U2、恒流电路模块U3、恒流电路模块U4以及恒流电路模块U5的第1接线端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帝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帝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1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抗折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透镜支撑结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