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由升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70325.7 | 申请日: | 201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9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缪坤廷;魏洋;钱昊;李国芬;董峰辉;丁明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 升降 反复 荷载 试验装置 | ||
一种自由升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包括反力墙、横向作动器、作动器滑动支座、作动器固定支座、悬固滑动支座、轨道螺杆、控制器、承重体,反力墙、轨道螺杆、承重体的底端固定于基础,横向作动器垂直于反力墙呈水平横向布置,作动器固定支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反力墙的侧面,在承重体的顶端设置有上传动齿轮和控制器,控制器与上传动齿轮连接并驱动下传动齿轮带动轨道螺杆的原位旋转,作动器滑动支座、悬固滑动支座能够沿着轨道螺杆轴线方向上、下同步移动。本实用新型大大增加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的通用性,无需额外的拆卸、吊装支架,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消除了很多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木建筑结构构件的试验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自由升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属于土木工程试验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地震造成的损失往往也是十分惨重的,因此,当前,抗震是许多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当前,世界上主要都是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来模拟结构在地震时往复荷载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是在试验试件上加上横向荷载,进行类似工作状态的反复运动,最终使试验试件发生破坏的一种试验。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在加载时,需要提供巨大的侧向反力支撑,当前,大多数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都采用剪力墙、门式框架等试验装置进行加载,这些加载系统的显著缺点在于,装置的适应性差,可调性差,对于不同变化尺寸、变化高度的试件,需要调整作动器的高度以适应特定试验的加载需求,由于作动器具有尺寸大、重量大的特点,这种作动器的调整都是通过人工辅助大型机械吊装实现的。调整吊装过程中,都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与当前的机械化的趋势不符。同时,人工辅助大型机械调整作动器时,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隐患。
例如中国专利CN108426791A公开了一种木-混凝土组合结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加载装置,通过螺栓等固定装置来固定试件,每次试验结束需要人工拆卸试件,固定新试件的位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再如中国专利CN104792561A公开了一种低周反复试验装置,需要四个梁来固定作动器,并且无法自由移动作动器的位置,试验装置复杂,耗费了大量的物力。
综上,传统的结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加载装置存在装置死板、作动器移动困难等,难以适应不同尺寸、不同规格试件的试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加载系统的作动器位置固定、调节困难的技术难题,提供了一种自由升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控制器控制着作动器滑动支座的上下移动,从而使横向作动器根据需要上下适应性移动,从而实现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的上下自由调节,适应各种不同规格的试件加载,有效地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由升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包括反力墙、横向作动器、作动器滑动支座、作动器固定支座、悬固滑动支座、轨道螺杆、控制器、承重体,其特征在于,反力墙、轨道螺杆、承重体的底端固定于基础,横向作动器垂直于反力墙呈水平横向布置,横向作动器的尾端部连接于作动器滑动支座、作动器固定支座,前部通过斜向拉杆斜向悬挂于悬固滑动支座,作动器滑动支座、悬固滑动支座分别通过设有内螺纹的连接器固定连接于轨道螺杆,轨道螺杆的顶端设置下传动齿轮,作动器固定支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反力墙的侧面,在承重体的顶端设置有上传动齿轮和控制器,上传动齿轮与下传动齿轮的齿轮相互耦合,控制器与上传动齿轮连接并驱动下传动齿轮带动轨道螺杆的原位旋转,作动器滑动支座、悬固滑动支座能够沿着轨道螺杆轴线方向上、下同步移动。
所述的悬固滑动支座位于作动器滑动支座的正上方,二者之间的距离由斜向拉杆的斜向角度确定,在横向作动器上、下移动时,二者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所述的轨道螺杆能够在原位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连接器的上、下移动。
所述的作动器固定支座与反力墙之间根据固定锚栓的开合具有脱离分开和连接固定两种状态,在横向作动器上、下移动时,二者呈脱离分开状态,在横向作动器移动到位时,二者呈连接固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0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