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介入治疗用头部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69656.9 | 申请日: | 201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0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李绪华;于奎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涛 |
| 主分类号: | A61B90/14 | 分类号: | A61B90/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介入 治疗 头部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治疗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绷带,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气囊,且气囊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远离气囊的一端设置有气吹,所述安装座顶部远离气囊的一端均匀设置有水囊,且水囊之间的安装座上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座顶部远离气吹一侧的下方设置有绷带。本实用新型安装有固定板,利用螺纹杆控制固定板的移动,便于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且弧形板的设置,使得装置能够根据患者躺下的角度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固定过程中不会对病人的视线及听力造成阻碍,避免病人在幽闭环境下产生抗拒的心理,为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介入治疗用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头部固定装置由两个塑料涂层的实心的泡沫支撑,一个粘贴底板和两条头部固定带组成,在对病人头部固定的时,病人必须平躺在固定台上才能实施固定,局限性较大,实用性较低,且对头部两个侧的固定过程中,由于遮挡过于严密,病人无法听到外界声音,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加大了医疗难度,同时传统的头部固定装置,无法根据病人体型身高的不同对病人颈部进行固定,容易引起病人身体上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介入治疗用头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介入治疗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绷带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气囊,且气囊的一端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所述远离气囊的一端设置有气吹,所述安装座顶部远离气囊的一端均匀设置有水囊,且水囊之间的安装座上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座顶部远离气吹一侧的下方设置有绷带,且绷带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扣件,所述安装座顶部远离绷带的一侧设置有扣座,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且滑轨通过滑块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皆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安装座的一端皆设置有转动块,且螺纹杆靠近安装座的一端皆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远离螺纹杆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螺纹杆两侧的弧形板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内部皆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靠近安装座的一端皆与固定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下方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承重座。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靠近安装座的一侧皆设置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固定板切面处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的,所述气囊的形状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水囊设置有三组,且相邻水囊之间的距离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头部固定装置安装有固定板,利用螺纹杆控制固定板的移动,便于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且弧形板的设置,使得装置能够根据患者躺下的角度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固定过程中不会对病人的视线及听力造成阻碍,避免病人在幽闭环境下产生抗拒的心理,为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安装座顶部水囊的设置,能够根据医疗环境改变安装座上的环境,与气囊配合使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安装座上方一侧绷带的设置能够对患者的下颚部位进行固定,利用扣件与扣座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扣件;2、绷带;3、安装座;4、弧形板;5、转动块;6、限位杆;7、限位孔;8、固定板;9、螺纹杆;10、螺纹孔;11、轴承;12、气囊;13、滑轨;14、输气管;15、气吹;16、通孔;17、水囊;18、扣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涛,未经张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9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灯LED定时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粉尘气体的除尘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