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变扣快速钻具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4121.2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7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乔;吕广忠;邓东升;周红;仲书平;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资供应处 |
主分类号: | E21B17/042 | 分类号: | 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快速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变扣快速钻具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两端均为公头,即两端同时开设同样的特殊偏梯形螺纹,接头本体公头的轴向端面作为主密封台肩端面,主密封台肩端面为端柱面密封,所述主密封台肩端面的外边缘加工成负角度台肩,所述接头本体在特殊偏梯形螺纹末端位置加工应力释放槽。所述接头本体在应力释放槽末端继续加工有辅助密封台肩。本实用新型有变扣设计、变锥度设计、负角度台肩结构等特点,作业速度快、应力分布均匀、强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能克服现有钻具螺纹应力分布不均匀、连接强度低、作业速度慢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渗透油藏的新井钻井、后期固井和修井作业配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强度变扣快速钻具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高温高压气井等复杂井的剧增,以及低渗透、断块等高难动用储量油藏的逐渐开发,钻具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钻具事故时有发生。钻具接头是钻柱最薄弱的环节,在钻进过程中极易失效。据统计,60%~75%的钻柱失效事故发生在接头部位。而接头螺纹更是接头上最薄弱的环节。接头螺纹在整个钻柱系统中处于特殊地位,受到预紧力、拉亚、扭转、弯曲等多种静态或者动态载荷,还受到钻井泥浆和底层介质的腐蚀,其受力也更加复杂,接头螺纹损坏是钻具事故的主要形式,钻具接头螺纹的设计合理性与可靠性是确保整个钻具系统高效、安全实施的重要条件,直接关系着钻井工程的成败。
常用的API标准钻具接头,在复杂载荷受力情况下,应力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外螺纹根部受到的载荷最大,向后依次迅速递减,其应力分布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局面。因而,大大降低了钻头乃至整个钻具系统的承载强度。同时,现有的API标准钻具螺纹接头上卸扣时难以定位,作业速度慢。
随着钻井技术的越发苛刻,以及新的油藏开发技术的发展,急需开发一种受力均匀、高强度、快速作业的钻具接头。
申请号:201210125083.8涉及一种特殊偏梯形螺纹油套管连接接头,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接箍及管体,接箍内壁的轴向中部设置有环状的内台阶柱面,接箍的两端加工有标准偏梯形内螺纹,偏梯形内螺纹靠近内台阶柱面的后端设置有内密封螺纹,管体端部的外壁上加工有标准偏梯形外螺纹,偏梯形外螺纹的前端设置有外密封螺纹,内密封螺纹与外密封螺纹采用承载面牙侧角为负角度的特殊偏梯形螺纹。本发明在接箍及管体的标准偏梯形螺纹的端部增加了承载面牙侧角采用负角度的特殊偏梯形螺纹,形成倒钩式牙型梯型螺纹结构,并且在螺纹的端部增加了抗压缩载荷的承载接触面,大大增加了接头的连接强度和抗压缩载荷能力,同时提高了其抗扭矩性能。
申请号:201810319628.6是一种特殊螺纹扣接头,包括具有金属接触表面的母扣和公扣,金属接触表面包括螺纹部分接触和非螺纹处接触。螺纹部分接触包括母扣内螺纹牙齿顶与公扣外螺纹牙齿底接触,以及内、外螺纹牙的承载面接触。非螺纹处接触包括内、外螺纹密封面接触和内、外螺纹的第一锥面接触,以及内、外螺纹的台阶面接触。当螺纹接头拧紧以后,内外螺纹密封面形成过盈配合,起到密封作用。本发明中,通过改进的螺纹牙结构以及密封面位置与台阶面相隔一定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集高连接强度,高抗压缩,高抗扭矩,高抗弯曲以及高抗温等高性能于一体,而且方便现场实际操作,减少甲方公司的非正常生产时间。
申请号:201520010738.6提供一种非标准374.65mm偏梯形螺纹套管接头,包括套管外螺纹接头(1)和套管接箍(2),所述套管外螺纹接头(1)上加工有偏梯形外螺纹,所述套管接箍(2)上加工有匹配的偏梯形内螺纹,所述套管外螺纹接头(1)和所述套管接箍(2)通过所述偏梯形内螺纹与所述偏梯形外螺纹联接;其中,所述套管外螺纹接头(1)的外螺纹大端直径D4为374.65mm,外螺纹中径E7为373.075mm。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标准374.65mm偏梯形螺纹套管接头,能够生产出油田需要的374.65mm非标准套管,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资供应处,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资供应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4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智能卡读写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提高冲砂效率的冲砂洗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