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下车身以及包含其的电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63942.4 | 申请日: | 201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2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宋思川;董志勇;袁贵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车身 以及 包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下车身,包括前纵梁、两侧门槛、前底梁总成和后底梁总成;两侧门槛沿电动车下车身的车长方向延伸,并相对于电动车下车身的中轴线对称;电动车下车身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纵梁;其中,每根辅助纵梁沿车长方向延伸,并且每根辅助纵梁的一端与前底梁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后底梁总成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电动车下车身。通过设置辅助纵梁,使车前端受力从多路径向后传递,使力的传递均匀稳定,进一步地,至少一根辅助纵梁使前纵梁到门槛的传力路径对分担力的需求下降,该路径的大小和占用的空间也相应下降,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布置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下车身以及包含其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传统汽油车下车身主要传力路径相对固定,如图1所述,汽车受到碰撞冲击时,冲击力通过传统前纵梁1传递到现有前底梁2,然后力通过前纵梁延伸段4、中央通道3、以及传统门槛5向后进行有效传递。
目前电动汽车,由于电池包一般布置在汽车底部,从而布置电池包的空间占用了传统汽油车的前纵梁延伸段路径空间。此外,随着乘客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车辆为了提升舒适性提出了车辆内部地板平整的需求,又使得车底去除了具有较高凸起的中央通道的传力路径,车头向后传力的路径进一步变少。从车前侧看去,只剩下前纵梁到门槛变为电动车最主要的传力路径,该路径受力增大。为了确保车辆的碰撞安全性,有些电动车从前纵梁到门槛采用大截面和平缓过渡的结构,以缓解受力变形的问题,但由于扩大了门槛截面并且平缓过渡也相应扩大了截面,因此该方案对电池包前端布置空间占用较大,会影响到电池包的电量,对续航里程得提升带来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车下车身传力不稳的问题,通过设置辅助纵梁,使车前端受力从多路径向后传递,使力的传递均匀稳定,进一步地,至少一根辅助纵梁使前纵梁到门槛的传力路径对分担力的需求下降,该路径的大小和占用的空间也相应下降,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布置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下车身,包括前纵梁、两侧门槛、前底梁总成和后底梁总成;两侧门槛沿电动车下车身的车长方向延伸,并相对于电动车下车身的中轴线对称;电动车下车身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纵梁;其中,每根辅助纵梁沿车长方向延伸,并且每根辅助纵梁的一端与前底梁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后底梁总成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增加至少一根辅助纵梁,当车辆受到前端碰撞载荷输入时,首先通过前纵梁吸收后传递到前底梁总成,随后力会分散为几部分进行传递,一部分为原有结构得门槛传力路径,另一部分通过根辅助纵梁传递。同时新增的辅助纵梁与后底梁总成相连,通过分离传递后,剩余载荷通过后底梁总成继续向后顺利传递出去。同时新增辅助纵梁分担了由前部传来得载荷,故传递到门槛的载荷会相应降低,对于门槛的尺寸可以减小而节省出布置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车下车身,,辅助纵梁包括成对设置的侧部辅助纵梁,每对侧部辅助侧梁相对于中轴线对称地设置在中轴线两侧,并且位于中轴线与对应的门槛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一对或多对辅助纵梁分布设置在中轴线两侧,从而分担前底梁总成的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车下车身,辅助纵梁还包括中部辅助纵梁,从电动车下车身的正上方看时,中部辅助纵梁与中轴线重合。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辅助纵梁分布设置在中轴线,从而分担前底梁总成的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车下车身,门槛为窄截面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设置了辅助纵梁分担了由前部传来得载荷,故传递到门槛的载荷会相应降低,因此门槛可以设置为窄截面结构,从而扩大容纳空间,方便设置电池或其他汽车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登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摩登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3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