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臂与转向器装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1005.5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2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东;丁诚;容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市久隆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42219 | 代理人: | 王春玲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器 装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的垂臂与转向器装配的装置,两立柱的上部连接一个横向导轨,气缸连在横向导轨上,垂直导轨连接在横向导轨上,夹紧装置连接在垂直导轨上,夹紧装置的内孔中连有一个自动拧紧机构,气缸上的气管与自动拧紧机构、夹紧装置、垂直导轨连接,气缸控制自动拧紧机构旋转和夹紧装置在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及垂直导轨在横向导轨上横向移动,转向器放置在随行板上,转向器在夹紧装置下面,传输线与支线垂直摆放,控制柜在两立柱旁,随行板、传输线分别有传感器,控制柜内的PLC控制器分别与各传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自动流转、自动夹紧、自动加力,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动力转向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汽车制造厂竞相采取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来提升产品竞争力,由此要求各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集思广益降低成本。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减退和消失,各地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这样又加大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厂家不得不不断提升自己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尽量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人工成本。
垂臂与转向器合件总成的装配,前期就是一个纯靠人工完成的重体力工序,其螺栓的加力过程需两人合作,一人吊起工件放置在支架上,并用力按住工件使之不动,另一人用长加力杆加力至550Nm,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化、自动化夹紧的加 力装置,自动对垂臂夹紧、自动对连接螺栓加力和数据监控、自动流传工件,减少人工搬运、人工加力、防止转向器合件在加力过程中产生松动的安全风险,以及精确、有效、稳定的提升力矩大小的控制能力和数据的保存。追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垂臂与转向器装配装置,包括:气缸、垂直导轨、自动拧紧机构、控制柜、夹紧装置、横向导轨、传输线、夹爪、随行板、立柱、支线,两立柱的上部连接一个横向导轨,气缸连在横向导轨上,垂直导轨连接在横向导轨上,夹紧装置连接在垂直导轨上,夹紧装置的内孔中通过螺帽连有一个自动拧紧机构,气缸上的气管与自动拧紧机构、夹紧装置、垂直导轨连接 ,气缸控制自动拧紧机构旋转和夹紧装置在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及垂直导轨在横向导轨上横向移动,支线上有随行板,随行板上连有转向器夹具,随行板和转向器夹具在夹紧装置下面,支线与传输线垂直摆放,控制柜在两立柱旁,随行板、传输线分别有传感器,控制柜内的PLC控制器分别与各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该工序老式方法需2人完成;本实用新型只需1人。
2、老式方法完全靠人吊装,手动加力;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夹紧、自动加力。
3、老式方法靠定扭扳手人工测力矩无数据查看和保存;本实用新型靠传感器自动感应,数据自动显示、自动保存便于追溯。
4、老式方法靠人手动按住转向器防止摆动和掉落;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夹紧装置,安全可靠。
5、老式方法人工加力,有可能出现漏加力和力矩差异较大;本实用新型为机器自动加力,力矩稳定、可靠,一致性高,也无漏加力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市久隆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未经沙市久隆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1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