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58162.0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2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超;毛军华;景磊;张星;钱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F23C10/26;F23C10/3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循环 物料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布置结构,其能够使返料灰渣及时排除,保证炉膛的正常燃烧,其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后侧开设有返料口,所述返料口处设置有返料腿,所述炉膛底部设置有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设置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连接冷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布风板的垂直距离小于1.5m,所述返料口与所述返料腿分别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放渣管至少布置三个,其中两个所述放渣管正对所述返料口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布置结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日益严格,电站锅炉对清洁能源技术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低品位燃料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返料系统及放渣管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锅炉燃烧设备的一部分,返料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将汽冷分离器分离下来的循环物料通过返料腿输送返回至炉膛,形成完整的物料循环;放渣管的主要作用是将炉膛内的大颗粒以底渣的形式及时排出,保证流化的均匀性,传统放渣管布置形式见图1,而且返料装置的出料口位置相对于布风板位置至少有2米,见图2所示,返料装置出来的灰渣不能及时从放渣管排出,大量的低温返料灰会返回至炉膛,使床温降低,影响到炉膛内的燃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返料灰渣无法及时排除,影响炉膛燃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布置结构,其能够使返料灰渣及时排除,保证炉膛的正常燃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控制方法。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布置结构,其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后侧开设有返料口,所述返料口处设置有返料腿,所述炉膛底部设置有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设置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连接冷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口与所述布风板的垂直距离小于1.5m,所述返料口与所述返料腿分别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放渣管至少布置三个,其中两个所述放渣管正对所述返料口布置。
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提高正对返料口的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降低其他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增大排出的循环物料量,减少排出的炉膛底渣量,提高床温;锅炉在高负荷工况运行时,降低正对返料口的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提高其他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减少排出的循环物料量,增大排除的炉膛底渣量。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降低炉返料腿与布风板的标高,两个正对返料口的放渣管,使得返料灰渣更容易从放渣管排出,同时可以合理控制不同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来调节循环物料量,更好的保证炉膛的正常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放渣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返料腿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渣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返料腿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3,图4所示,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布置结构,其包括炉膛1,炉膛1后侧开设有返料口2,返料口2处设置有返料腿3,炉膛1底部设置有布风板4,布风板4上设置有放渣管5,放渣管5连接冷渣机,返料口2与布风板4的垂直距离小于1.5m,返料口2与返料腿3分别对应设置两个,放渣管5布置三个,其中两个放渣管5正对返料口布置。
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控制方法,锅炉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提高正对返料口的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降低其他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增大排出的循环物料量,减少排出的炉膛底渣量,提高床温;锅炉在高负荷工况运行时,降低正对返料口的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提高其他放渣管连接的冷渣机转速,减少排出的循环物料量,增大排除的炉膛底渣量。
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冷放渣管将返料灰直接排出炉膛至冷渣机,解决低负荷工况下床温较低,燃烧不易控制的问题,能够有效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该布置形式结构简单,运用范围广,可扩展运用到相似炉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58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