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蒸饭煲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47630.4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9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熊维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维鑫 |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 地址: | 40419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机构 全自动 蒸饭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蒸饭煲,包括外壳,在外壳上端安装有盖子,外壳内放置有用于盛水的内锅,内锅的锅沿放置在外壳的上沿,内锅中设有蒸锅,蒸锅的锅沿放置在内锅的上沿,蒸锅上设有漏水孔,所述外壳内带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控制蒸锅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腔内的丝杆组件,与丝杆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的蒸饭煲将升降机构隐藏在外壳中,利用升降机构的顶杆带动蒸锅升降,在安装相应的升降机构时更加方便,不需再在内锅或外锅的侧壁上开孔来安装设备,极大的降低了工艺难度,整体结构更加简化,在生产安装时也更加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家电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蒸饭煲。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饭煲已经非常普及,是人们做饭的重要帮手。现目前的电饭煲在煮饭时,是将米和水混合在一起,先加热水,通过水和米之间的热传导使得米被煮熟,然后将水加热后变为蒸汽排出,最终得到松软合适的米饭。但是,这种方式煮熟的米饭,存在口感较差的缺陷,原因就在于它是将米浸泡在水中,由于米被浸泡后容易发胀,从而导致口感较差。
现目前的电饭煲,它是将蒸饭煲分为上煲体、下煲体和面盖三个部分,在下煲体内放置盛水锅,煮饭时在上煲体上放置蒸锅,通过升降机构来实现水和米的分离,利用水蒸气的高温来蒸熟米饭,这样得到的米饭相对于浸泡后煮熟的米饭而言,更加松软,口感也更好。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申请人在生产和使用中发现,原有的设计存在一些制造难度,并且使用也不是很方便,例如:原有的设计必须采用三层式的外壳结构,即上煲体、下煲体和面盖,这种结构在生产时很难保证每层之间的密封性,特别是时间使用久了后难免会有漏气的情况发生,而且三层的结构形式在制造时对工艺要求也较高,容易造成不匹配;同时,由于上煲体和下煲体是分离式结构,因此它们各自的夹层空间都相对较小,在安装升降机构以及布线时,操作难度较大,这样进一步的导致了生产工艺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并且也不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因此限制了产品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蒸饭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蒸饭煲,包括外壳,在外壳上端安装有盖子,其特征在于,外壳内放置有用于盛水的内锅,内锅的锅沿放置在外壳的上沿,内锅中设有蒸锅,蒸锅的锅沿放置在内锅的上沿,蒸锅上设有漏水孔,所述外壳内带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控制蒸锅升降的升降机构;
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腔内的丝杆组件,与丝杆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丝杆组件包括丝杆,套设在丝杆上的丝杆套,以及与丝杆套固定连接的顶杆,顶杆的端部贯穿外壳和内锅的锅沿并与蒸锅锅沿的底部接触;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丝杆端部的传动轮,设置在安装腔内的微型驱动电机,微型驱动电机的端部连接驱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轮连接。
进一步,外壳的内腔底部带有电热丝,电热丝位于所述内锅的底部,微型驱动电机和电热丝均连接电源线,外壳上设有控制微型驱动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开关,外壳上还设有控制电热丝通断电的电源开关。
进一步,所述丝杆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丝杆组件在蒸锅的锅沿底部环向均匀排布。
进一步,所述蒸锅的底部与内锅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在内锅与外壳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渗水的防水密封圈,在所述盖子的内沿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在盖子关闭后与外壳接触并形成密封。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底部带有底座,底座与外壳扣合连接或螺纹连接,底座内壁上的凹槽与外壳围成所述安装腔。
进一步,所述顶杆的端部也可以从内锅锅沿的外缘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维鑫,未经熊维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7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