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47170.5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0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马新茹;成春华;陈妍利;裴亮;刘桔平;唐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C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原种 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其结构包括:瓶体连接顶盖,瓶体内放入纸杯,纸杯侧壁和底部设有溢流孔,镊子用于从瓶体中取出纸杯,打孔锥或挖孔钳在培养基质中打孔,培养盆通过支撑架立于水槽内,棉线连接培养盆和水槽。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培养瓶内增设纸杯,实现直接移苗。此外采用无糖培养基避免霉菌生长,或者适用液体培养基的纸杯可以在流水中冲洗。打孔锥或者挖孔钳能够高效的移栽。培养盆通过棉线从中水槽虹吸营养液避免培养基质湿度过大引起烂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铃薯种薯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热量高于所有禾谷类作物,马铃薯不但可以作为蔬菜和粮食被食用,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和工业原料。中国作为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发展马铃薯产业在中国具有深远意义。马铃薯在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马铃薯是块茎繁殖,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病菌代际传递严重,因此通常采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茎尖培养可获得无病毒马铃薯植株,进而获得无病毒种薯应用于生产。
马铃薯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马铃薯的一部分组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脱毒种薯是指马铃薯种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
现有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存在组培苗在移植过程中容易断根,移植过程繁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采用在培养瓶内增设纸杯,实现直接移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其结构包括:
瓶体连接顶盖,瓶体内放入纸杯,纸杯侧壁和底部设有溢流孔,镊子用于从瓶体中取出纸杯,打孔锥或挖孔钳在培养基质中打孔,培养盆通过支撑架立于水槽内,棉线连接培养盆和水槽。
优选的,瓶体通过卡扣连接顶盖,瓶体和顶盖均由耐高温塑料制成,例如:PPS、LCP和高温尼龙。
优选的,纸杯分为两种,一种适用于固体培养基,形如普通纸杯;另一种适用于液体培养基,形如在普通纸杯的上方开口处封闭,并在中央设有接苗孔。纸杯采用CN1403496A所述材料和方法制成。
优选的,镊子为末端向外翻转的镊子,两端勾住纸杯上缘从瓶体中取出。
优选的,打孔锥在培养基质(石英砂、蛭石、营养土、椰糠)中打孔,打孔锥大于纸杯,打出栽培孔便于纸杯直接放入栽培孔。
优选的,挖孔钳包括把手和挖勺,使用时将挖勺张开插入培养基质,合并把手后提起,将培养基质夹出,夹出的培养基质填充在上一株移栽的组培苗基部。
优选的,棉线将水槽中的营养液通过虹吸进入培养盆中的培养基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无糖固体培养基无菌培养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液体培养基无菌培养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液体培养纸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镊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培养装置打孔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7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头包装罐的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脚手架制造用钻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