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6592.0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7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金华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H01R24/4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郭会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及插座组件,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壳体、连接环、插孔基座、插孔组件及同轴电缆,插座组件包括双绞线、插座壳体、插针基座及插针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两芯圆形电连接器通过凸台插接槽与插针安装柱的设计增加了电连接器的爬电距离,同时,在多个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或密封垫保障了插接的密封性,降低了空气的泄漏率,保持了空气绝缘强度,有利于提升产品在低气压状态下的极间耐电压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成套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电连接器的出线方式分为直式和弯式,目前,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在280Pa气压下承受5000V的工作电压且工作时间≥1us脉冲电压,及在280Pa气压下承受5000A的工作电流且工作时间≥1us 脉冲电流的两芯圆形电连接器,同时,目前耐受低气压环境的电连接器还普遍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可用于某型火箭发动机点火电源和自毁电源和其他适用场合,有效解决了 280Pa气压下点火电源和自毁电源装置的连接问题,且具有便于安装及维修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及插座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壳体、连接环、插孔基座、插孔组件及同轴电缆,在所述插孔基座内设有两条并列的插孔安装槽,插孔基座的两端分别为插接端及连线端,所述插孔安装槽的插接端设有孔径大于插孔安装槽的凸台插接槽;插孔组件安装于插孔基座的插孔安装槽内,插孔基座安装于插头壳体内,同轴电缆与插孔组件的尾部连接并从插头壳体尾部引出,所述连接环套装于插头壳体上;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双绞线、插座壳体、插针基座及插针组件,所述插针基座的两端分别为插接端及连线端,插针基座的连线端设有两个线缆安装腔,插针基座的插接端设有插孔基座安装腔,在所述插孔基座安装腔内设有两个并列的插针安装柱,且两个插针安装柱的内腔分别与两个线缆安装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插针组件安装于插针基座的插针安装柱内且一端从插针安装柱伸出,另一端插入插针基座的线缆安装腔内,插针基座安装于插座壳体内,所述双绞线一端与插针组件伸出于线缆安装腔内的一端连接,且双绞线另一端从插座壳体尾部引出;
所述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插接时,插头壳体插入插座壳体内插针组件插入插孔组件内,插孔基座插入插针基座的插孔基座安装腔内,同时,插针基座的插针安装柱插入插孔基座的凸台插接槽内,连接环套接在插头壳体及插座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两芯圆形电连接器中,通过在插孔基座内设置凸台插接槽并在插针基座内设置与之配合的插针安装柱,通过凸台插接槽与插针安装柱增加了电连接器的爬电距离,从而提高了电连接器极间的耐电压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两芯圆形电连接器在使用时,插座组件是安装到设备的机箱上,插座组件和发生信号(功率)的一头相连,插头组件则和信号(功率)的接收端相连,当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插合到位后就构成完整的回路传递信号(功率),使工作部位执行预定任务,同时,插合后的电连接器还能保证电连接器能在低气压280Pa 下承受脉冲电压和脉冲电流,完成工作任务。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对插时,在插头壳体的插接端及插座壳体的插接端均垫设有O形垫圈,设置O形垫圈可进一步保证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对插后连接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插针基座的插孔基座安装腔内设有与插孔基座的插接端配合的密封垫,密封垫和进一步增强插针基座和插孔基座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垫被压缩后会有一个恢复最初状态的趋势,从而保证两基座间的间隙被完全填充,满足密封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尾盖,所述尾盖安装于插头壳体尾部,且所述同轴电缆从尾盖端部引出,尾盖可进一步保障同轴电缆在插头壳体内连接的稳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金华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市金华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6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