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钣金壳体检测定位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5257.9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9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宣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地址: | 215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检测 定位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壳体检测定位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放板,所述安放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安放槽,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安放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紧固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安放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安放槽,对于多数的钣金壳体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了一机多用,节省了一定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壳体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钣金壳体检测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的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铆接、拼接、成型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钣金壳体通过钣金技术而成型的壳体。
钣金件壳体需要进行开孔等工序,所以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对质量进行检测,所以需要对钣金壳体进行定位夹紧,从而方便对其进行质量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钣金壳体检测定位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钣金壳体检测定位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放板,所述安放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安放槽,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安放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紧固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安放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紧固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放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安放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内部与第一推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阻隔板,所述第二连杆(贯穿支撑板与阻隔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紧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安放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导向件的右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凸块与滑槽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放槽的大小与壳体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紧固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紧固板均匀放置于钣金壳体的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连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三连杆呈正方型排列,所述第二紧固板的位置位于钣金壳体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推杆呈U字型,所述第一推杆与两个第一紧固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座均匀分布于卡座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钣金壳体检测定位夹具,采用了安放槽,对于多数的钣金壳体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了一机多用,节省了一定的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宣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宣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52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