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电设备用的外接电力辅助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44961.2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1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林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易博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6 | 代理人: | 张浩宇 |
| 地址: | 5514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备用 外接 电力 辅助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设备用的外接电力辅助设备,包括电源结构;所述电源结构整体为立方体结构的电源设备,且电源结构通过外嵌的支架结构安装在壳体结构内部;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紧贴电源结构的两侧位置通过支架和螺丝等结构连接并安装有散热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的前后两侧面板的表面的两侧开设有散热口,且散热口内部内嵌安装有防尘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结构,且稳定结构的顶部与电源结构的底部相互接触并相互固定。稳定结构和散热结构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机电设备用的外接供电的电源辅助设备缺乏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适用于比较恶劣的环境,结构强度,运行温度以及散热结构的功耗都能够兼顾的产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机电设备用的外接电力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在部分外部环境工程中,使用便携的机电设备工作时,由于环境等外部条件所限制,往往需要自带电源设备对机电设备进行辅助供电,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展。
如申请号:201920327289.6的一种延长GPS接收机工作时间的外接电源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延长GPS接收机工作时间的外接电源装置,其减少电瓶过热的情况的发生,提高实用性;包括基座、工作箱、电瓶和电源线,基座的顶端后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GPS接收机,工作箱的底端与基座的顶端连接,工作箱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箱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多组散热孔,并且多组散热孔均与工作腔相通,电瓶的安装在工作腔的内部,电瓶通过电源线与GPS接收机电连接,电源线上设置有保险丝;还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连接杆、风机、第二安装板、电机、减速机、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第一安装板的底端与工作腔内底壁的左侧连接。。
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机电设备用的外接供电的电源辅助设备缺乏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同时能够较适用于比较恶劣的环境,整体的结构强度和运行温度都能够兼顾,并有一定的保障的产品。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机电设备用的外接电力辅助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设备用的外接电力辅助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机电设备用的外接供电的电源辅助设备缺乏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同时能够较适用于比较恶劣的环境,整体的结构强度和运行温度都能够兼顾,并有一定的保障的产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机电设备用的外接电力辅助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机电设备用的外接电力辅助设备,包括电源结构;所述电源结构整体为立方体结构的电源设备,且电源结构通过外嵌的支架结构安装在壳体结构内部;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紧贴电源结构的两侧位置通过支架和螺丝等结构连接并安装有散热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的前后两侧面板的表面的两侧开设有散热口,且散热口内部内嵌安装有防尘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的内部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结构,且稳定结构的顶部与电源结构的底部相互接触并相互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结构包括有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的底部安装有第二电源,且第二电源通过电线与散热结构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源通过电线连接到壳体结构顶部的插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有风扇,鳍片和热管;所述鳍片为金属片结构,相互平行排列,且热管穿过排列的鳍片,且鳍片焊接固定在热管的外围;所述风扇通过支架结构安装在鳍片和热管的外表面,且风扇通过电线连接第二电源;且风扇叶片为七片,且叶片表面呈弧形;所述鳍片的底部通过硅脂与第一电源的外部相互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有隐蔽式进风口;所述防尘结构整体通过贴合有透气布料的正六边形开口的栅格结构构成;所述防尘结构的前端的壳体结构开设有隐蔽式进风口;所述隐蔽式进风口内部设有类似DSI的鼓包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未经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4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