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4388.5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4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姬玉龙;黄俊博;李雯霞;洪建堂;王微;杨鹏伟;舒畅;李红福;谢刚;陈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姬玉龙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12;G01J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卢香利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红外 平面 探测器 光谱 响应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包括:高温腔式黑体、光学斩波器、光栅单色仪、数字探测器、驱动板、锁相放大器、测控计算机、测控软件及单元热释电探测器;Cameralink采集卡,所述Cameralink采集卡设于所述测控计算机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测试准确可靠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及应用,其信号输出方式主要采用模拟图像信号进行传输,为了进一步改善提升图像信号在传输环节的信噪比,同时也可降低后级电子系统的复杂度,采用在模拟红外探测器基础上集成列级模数转换模块,直接串行输出数字红外图像信号的数字化焦平面探测器完成研制。然而,目前国内仍没有成熟的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曲线测试设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测试准确可靠的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包括:高温腔式黑体、光学斩波器、光栅单色仪、数字探测器、驱动板、锁相放大器、测控计算机、测控软件及单元热释电探测器;Cameralink采集卡,所述Cameralink采集卡设于所述测控计算机上;所述数字探测器为MCT中波640×512的数字探测器,所述数字探测器用于输出的图像信号;所述Cameralink采集卡为PCIE-1433图像采集卡通过所述测控软件实时高速地对数字探测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采集显示,并将光谱数据进行采集保存;所述测控软件为LabVIEW控制软件;所述驱动板为阵列探测器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用于为所述数字探测器提供合适的工作电压及时钟波形和把探测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Cameralink总线协议信号传输到所述测控计算机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还包括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底座和所述光栅单色仪、所述单元热释电探测器,两个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管、滑块、第一丝杆、固定座和锁止螺母,所述安装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管内,所述第一丝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的顶部,所述第一丝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管的上方,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的顶端,所述锁止螺母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上;调平机构,所述调平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调平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起泡、四个第二丝杆和四个调节旋钮,两个所述水平起泡对称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四个所述第二丝杆均螺纹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四个所述第二丝杆呈矩形阵列分布,四个所述调节旋钮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应的第二丝杆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标尺杆,两个所述标尺杆贯穿相应的固定座并与固定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标尺杆上均设有刻度线。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装置,采用LabVIEW软件,基于单色分光仪原理,采用Cameralink总线图像数据传输方案,实现了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响应曲线的测试功能,该测试系统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输出功能于一体,解决了传统光谱测试设备不能对数字化红外探测器进行测试的问题,经验证,测试系统具有测量准确、方便,灵敏度较高,响应时间快速,光谱分辨率高的优点,同时,操作简单,测试结果可以实时从显示窗口读出或由打印设备输出,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弥补了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光谱测试的空白,节省了购入设备带来的经费支出,也使系统的后期维护更加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姬玉龙,未经姬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4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通量换热管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公交座椅及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