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冷多级泵及使用该水冷多级泵的供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43880.0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3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越;朱海;胡建强;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40;F04D29/58;F04D29/66;H02K9/19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 地址: | 2017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多级 使用 供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多级泵,包括泵体、水冷电机部件、泵增压部件、外筒和上盖,外筒与泵体上部和上盖底部密封连接形成密闭空间,水冷电机部件和泵增压部件设置在密闭空间内,水冷电机部件的一端与泵体上部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泵增压部件的进水段密封连接并带动泵增压部件的叶轮转动,泵增压部件的出水段与上盖底部连接;泵体内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水冷电机部件的侧壁开有连接通道连通泵体进水口和泵增压部件进水段。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设备内部结构的设计使液体在设备内部流动时可对水冷电机部件进行二次冷却,降低了设备的发热量,而且液体也对设备产生的噪音、振动有隔音、吸振的作用,在满足了人们的供水需求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多级泵及使用该水冷多级泵的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泵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通用机械,在各行各业,凡是有液体输送的地方,几乎都有泵在工作,多级泵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多级泵对液体加压后输送至用户需要的地方。由于多级泵通常需要电机来驱动,而电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振动而且长时间运行时发热严重。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满足人们对液体输送的需求又能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多级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多级泵及使用该水冷多级泵的供水装置,满足了人们对液体输送的需求又保护了环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多级泵,包括泵体、水冷电机部件、泵增压部件、外筒和上盖,外筒一端与泵体上部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上盖底部密封连接形成密闭空间,水冷电机部件和泵增压部件设置在密闭空间内,水冷电机部件的一端与泵体上部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泵增压部件的进水段密封连接并带动泵增压部件的叶轮转动,泵增压部件的出水段与上盖底部连接;泵体内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水冷电机部件的侧壁开有连接通道连通泵体进水口和泵增压部件进水段,泵体出水口与密闭空间相通,液体从泵体进水口流入,经连接通道进入泵增压部件进水段,增压后从泵增压部件出水段流出,从密闭空间的上盖一端流向泵体一端,最后从泵体的出水口流出。
进一步,水冷电机部件侧壁内的连接通道为多组,每组通道都能连通泵体进水口和泵增压部件进水段。
进一步,水冷电机部件侧壁中空作为连接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水冷多级泵的供水设备,包括泵进水管路、泵出水管路和稳压罐,其特征在于,泵体的进水口与泵进水管路相连,出水口与泵出水管路相连,泵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稳压罐。
进一步,水冷多级泵有多组。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柜,用于控制各个水冷多级泵的运行。
进一步,还包括设备底座,用于支撑固定设备的其他组件。
进一步,还包括稳流罐,稳流罐设置在泵进水管路上。稳流罐可与市政管网一体叠压消除负压,消除二次污染,智能补偿用水流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设备内部结构的设计使液体在设备内部流动时可对水冷电机部件进行二次冷却,降低了设备的发热量,而且液体也对设备产生的噪音、振动有隔音、吸振的作用,在满足了人们的供水需求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冷多级泵即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供水设备即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种供水设备即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1、泵体,2、水冷电机部件,3、泵增压部件,4、外筒,5、上盖,6、泵进水管路,7、水冷多级泵,8、泵出水管路,9、控制柜,10、稳压罐,11、设备底座,12、稳流罐。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表示液体在水冷多级泵内的流动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3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