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银色珠光颜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3855.2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5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万里;吴昊;吴俊;吴万琛;吴昌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40 | 分类号: | C09C1/40;C09C3/06;C09C3/00;C09C3/08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范鑫鑫 |
地址: | 336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色 珠光颜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珠光颜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银色珠光颜料,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珠光颜料的各层之间的干涉效果较弱,存在亮度、饱和度较低,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会出现褪色的问题,其包括珠光颜料主体,所述珠光颜料主体包括基层板,基层板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第一折射率涂层,第一折射率涂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无色涂层,无色涂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第二折射率涂层,第二折射率涂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氧化锡层,基层板包括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氧化锡层和二氧化钛层,提高了珠光颜料的亮度、饱和度;同时设置着色层和耐高温层,可以让银粉附着上其表面,还设置隔离保护层,解决了在高温条件下会出现褪色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珠光颜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银色珠光颜料。
背景技术
中国珠光颜料的研制和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比工业发达国家晚20年,但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十足的进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珠光颜料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当今色彩领域的新思路,具有更高的商品价值,珠光颜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涂料、粉末涂料、建筑涂料、珠光油墨、珠光皮革、珠光塑料制品、珠光化妆品,还可用于造纸、印染、印花、橡胶、陶瓷等行业。
然而目前我国珠光颜料的研究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多数需要向国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繁琐、步骤多、反应过程耗时较长,不易控制和实现产业化;传统的银色珠光颜料成品的各层之间的干涉效果较弱,存在着亮度、饱和度较低的情况,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会出现褪色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银色珠光颜料,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珠光颜料的各层之间的干涉效果较弱,存在亮度、饱和度较低,同时在高温条件下会出现褪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银色珠光颜料,包括珠光颜料主体,所述珠光颜料主体包括基层板,基层板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第一折射率涂层,第一折射率涂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无色涂层,无色涂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第二折射率涂层,第二折射率涂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氧化锡层,氧化锡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二氧化钛层,二氧化钛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着色层,着色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银粉层,银粉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屏蔽网层,屏蔽网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耐高温层,珠光颜料主体的最外表面固定有隔离保护层,基层板包括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
优选的,所述基层板的厚度为30-80μm,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0-20μm,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0-20μm。
优选的,所述着色层的厚度为20-40μm,银粉层的内部银色粉末通过粘结剂附着在着色层上。
优选的,所述屏蔽网层的厚度为10-35μm,屏蔽网层采用隔绝电磁辐射的金属离子,屏蔽网层的厚度采用12-20μm,屏蔽网层通过胶水与银粉层、耐高温层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耐高温层的最高承受温度为500摄氏度,隔离保护层为偶联剂层,偶联剂层采用有机硅酸酯类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均采用合成云母材料,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的内部通过内贴剂固定连接,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的外表面包覆有外粘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氧化锡层和二氧化钛层,氧化锡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二氧化钛层,二氧化钛层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着色层,提高了珠光颜料的亮度、饱和度,亮度和色度都大幅提升,使工艺更易于操作,更完善和反应更为稳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好;
2)、同时设置着色层和耐高温层,着色层位于二氧化钛层和银粉层之间,可以让银粉附着上其表面,还设置耐高温层的外面包裹着隔离保护层,解决了在高温条件下会出现褪色的情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38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