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1806.5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2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穆景阳;瞿晓华;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外 换热器 系统 | ||
一种双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包括:带有储液分离器的压缩机、室内冷凝器、主室外换热器、辅助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蒸发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除霜和制热同时进行,能够实现制热连续,达到制热量衰减幅度较小甚至无衰减的效果,最大化的利用室外换热器的能力,系统制冷时,室外换热器散热能力最佳,压损较小,系统制热时,室外换热器进出口换向,实现冷媒溢出式流动,从而达到最佳蒸发效果,压损相对也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空调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双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新能源汽车制冷采用传统的空调系统,采暖采用电加热PTC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乘员舱舒适性的要求,然而电加热PTC的效率始终小于1,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效率会降低,而且耗损电池能量变大,造成整车续航里程大大降低,随着国家政策和用户对汽车关键参数-续航里程提出的越来越要求时,各种热泵系统应运而生,伴随搭载热泵系统的整车热管理概念也变得越来越火热。
热泵系统采用逆卡诺循环原理,能够源源不断从室外环境介质(空气,水,亦或者其余热源)吸收热量,然后释放到需要升温的室内空间内,当制热一段时间后,从室外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的换热器由于表面温度过低,加上环境中水分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换热器表面会生成凝结水,当室外环境介质温度过低时,换热器表面凝结出霜或者冰,进而堵塞换热器的换热翅片,热泵系统制热效果变差,效率降低,此时需要运行化霜模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直接进入室外换热器,通过热气融霜方式实现换热器化霜的目的,然而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乘员舱采暖效果,因为室外换热器不能从室外环境空气中吸收热量,乘员舱放出的热量全部依赖压缩机做功,并且只能少部分用于采暖,否则化霜时间会有所延长,用户侧体验感变差,与加装热泵系统是为了达到节能效果的初衷相违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乘员舱舒适性不高,冬天制热时需要间歇性化霜的不足,提出一种双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能够实现除霜和制热同时进行,能够实现制热连续,达到制热量衰减幅度较小甚至无衰减的效果,最大化的利用室外换热器的能力,系统制冷时,室外换热器散热能力最佳,压损较小,系统制热时,室外换热器进出口换向,实现冷媒溢出式流动,从而达到最佳蒸发效果,压损相对也较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有储液分离器的压缩机、冷凝设备、主室外换热器、辅助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蒸发器,其中:压缩机的输出端依次与冷凝设备、辅助室外换热器、主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蒸发器相连,室内蒸发器的输出端与储液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并构成制冷回路;主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上设有与储液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的第二三通电磁阀,该第二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与主室外换热器之间为第一旁路,第二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口与储液分离器的输入端之间为第四旁路;主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与冷凝设备的输出端之间为第二旁路,该第二旁路上设有第二主节流阀;辅助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与第二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口之间设有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一三通电磁阀与辅助室外换热器之间为第三旁路;该第一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口与主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主室外换热器、辅助室外换热器构成双室外换热器模块,其间设有一个双向主节流阀。
所述的第一旁路上设有第六截止阀、在第三旁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在第二主节流阀上并联第五截止阀。
所述的冷凝设备上进一步设有辅助的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压缩机和辅助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包括:
1、热泵系统在制冷和制热时,室外换热器进出口冷媒流向发生反转,从而使室外换热器在做冷凝器和蒸发器时的换热效果以及压损都能实现最好的平衡,降低了系统能耗,提高了换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系统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18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出书推书结构
- 下一篇:输电线路安全警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