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投递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1732.5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2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雷;金之杰;张乐乐;胡桂荣;缪金和;景如梦;黄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智能 垃圾 分类 投递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投递箱,包括设有若干垃圾箱的箱体,所述箱体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板和二维码,每个所述箱体上均设有倾斜设置的投放口,所述投放口上设有箱盖,每个所述垃圾箱和每个所述箱盖上设有电控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投递箱,能够自动分析垃圾的类别并打开对应垃圾投入箱体门,解决了用户误投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投递箱。
背景技术
在目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目前虽然各城市都开始来及分类管理,也实现了四分类垃圾桶在个小区的部署,并同时配备了相关垃圾管理员进行对垃圾的分类管理。
但是,对于居民认知程度的不同,对于繁多的垃圾种类(如:干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仍然无法准确辨识,导致仍然会出现垃圾误投、混投等情况发生,给后端垃圾分类回收造成困难。
另外,公共区域、道路上虽然也实现了四分类垃圾箱的部署,但是无法配备垃圾管理员,24小时开放无人监管的街边垃圾箱可能会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监管盲区,导致部分素质不高的居民出现垃圾乱投放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投递箱,能够自动分析垃圾的类别并打开对应垃圾投入箱体门,解决了用户误投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投递箱,包括设有若干垃圾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板和二维码,每个所述箱体上均设有倾斜设置的投放口,所述投放口上设有箱盖;所述箱盖铰接在所述箱体上,每个所述垃圾箱和每个所述箱盖上设有电控锁装置,所述电控锁装置包括磁吸板和磁吸块,所述磁吸板固定在所述投放口上,所述磁吸块固定在所述箱盖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垃圾箱内还设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内设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板、电控锁装置、传感器、摄像头、均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吸板上设有固定槽,所述箱盖闭合时,所述磁吸块与所述固定槽适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放口与所述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太阳能电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呈35度夹角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投递箱,与现有垃圾分类箱相比,增加了电控锁装置,通过手机微信扫码,用户输入所投入物,自动分析垃圾分类并打开对应垃圾投入箱体门,解决了用户误投问题;另外增加了摄像头,通过对用户垃圾投入过程的视频留证,将不安规定投放行为和其市民征信挂钩,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一些不安规定投放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太阳能电板;2、二维码;3、箱盖;4、垃圾箱;5、红外线传感器;6、电控锁装置;7、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未经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1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铜板加工用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整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