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网逆变器的继电器采样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1034.5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燕;卢盈;吴生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H02J3/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网 逆变器 继电器 采样 检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网逆变器的继电器采样检测电路,可以简单准确判断出具体哪一个继电器故障。该继电器采样检测电路的第一副继电器和电网之间设置有U相电网电压采样点,第二副继电器和电网之间设置有V相电网电压采样点,第三副继电器和电网之间设置有W相电网电压采样点;第一主继电器和第一副继电器之间设置有U相逆变电压采样点,U相逆变电压采样点和电网的N相输入线之间连接有U相电阻;第二主继电器和第二副继电器之间设置有V相逆变电压采样点,V相逆变电压采样点和电网的N相输入线之间连接有V相电阻;第三主继电器和第三副继电器之间设置有W相逆变电压采样点,W相逆变电压采样点和电网的N相输入线之间连接有W相电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并网逆变器领域,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的继电器采样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并网发电系统领域中,需要判断电网端继电器的好坏。特别是使用时间较长的并网逆变器,很容易造成继电器里面的金属触点粘连而不能及时断开,进而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可控因素。图1示出了传统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继电器的采样检测电路,图2示出了传统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继电器的采样检测步骤。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传统解决方案是对主副RELAY的两侧进行采样,但是在进行RELAY检测的过程中,无法判断出具体哪个RELAY没有闭合。在第5个步骤中,可以看到只能检测出同一相两个RELAY不能闭合,但不能检测具体是主RELAY没有闭合,还是副RELAY没有闭合。在第3个步骤中,如果主RELAY无法闭合,也判断不出副RELAY是否粘死。在第4 个步骤中,如果副RELAY无法闭合,也判断不出主RELAY是否粘死,存在判断的漏洞。同时检测逻辑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到第3及第4个步骤才能检测出RELAY是否粘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的继电器采样检测电路,可以简单准确判断出具体哪一个继电器粘死或没有闭合,且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并网逆变器的继电器采样检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在逆变侧和电网的U相输入线之间的第一主继电器和第一副继电器、依次连接在逆变侧和电网的V相输入线之间的第二主继电器和第二副继电器及依次连接在逆变侧和电网的W相输入线之间的第三主继电器和第三副继电器;
所述第一副继电器和电网之间设置有U相电网电压采样点,所述第二副继电器和电网之间设置有V相电网电压采样点,所述第三副继电器和电网之间设置有W相电网电压采样点;
所述第一主继电器和所述第一副继电器之间设置有U相逆变电压采样点,所述U相逆变电压采样点和电网的N相输入线之间连接有U相电阻;
所述第二主继电器和所述第二副继电器之间设置有V相逆变电压采样点,所述V相逆变电压采样点和电网的N相输入线之间连接有V相电阻;
所述第三主继电器和所述第三副继电器之间设置有W相逆变电压采样点,所述W相逆变电压采样点和电网的N相输入线之间连接有W相电阻。
优选地,所述U相电阻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
优选地,所述V相电阻包括依次串接的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六电阻。
优选地,所述W相电阻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及第九电阻。
优选地,所述U相逆变电压采样点、V相逆变电压采样点、W相逆变电压采样点处分别连接有用于分别获取三相的逆变电压INV_U、INV_V、INV_W的电压采样装置,所述U相电网电压采样点、V相电网电压采样点、W相电网电压采样点处分别连接有用于分别获取三相的电网电压GRID_U、GRID_V、GRID_V的电压采样装置。
更优选地,各所述电压采样装置分别为差分采样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未经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1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