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钢绞线用钢丝浸润滑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0177.4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8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彭伟;何友德;何瞻;姚华强;安明清;刘安荣;王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水钢同鑫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9/00 | 分类号: | B21C9/00;B21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53000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经济***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钢绞线用 钢丝 浸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绞线用钢丝润滑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制钢绞线用钢丝浸润滑剂装置,经过槽体,盖体,盖体上设置通孔,通孔内贯穿设置有推进杆,推进杆底端设置平板,平板位于槽体内,平板上设置推进滑轮,推进杆顶端设置推盘,槽体左侧侧壁设置前端滑轮,右侧侧壁与平板之间的盖体上设置吊滑轮、涂刷组件,在槽体内盛装液体润滑剂,使得钢绳、钢丝或者钢绞线能够被推进杆推移到液体润滑剂中浸没,在前端滑轮、推进滑轮、吊滑轮的作用下,降低钢绳、钢绞线或钢丝被拉动前进的难度和能耗,并在经过涂刷组件时,使得钢绳、钢丝或钢绞线表面能够形成均匀的涂膜层,保证了进入模具时,能够粘附较多的拉丝粉,并带入模具内,提高拉拔摩擦润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绞线用钢丝润滑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制钢绞线用钢丝浸润滑剂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绞线制备采用的钢丝,是经过将盘条原料酸洗、磷化、拉拔、收线等工序,其间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拉拔,使得达到目标直径的工艺手段。拉丝模具是钢丝生产工艺中必需的拉拔设备,盘条经过该设备吗,使得其直径由粗到细,逐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尺寸。钢丝拉拔过程中,在拉丝模具变形区域内受到径向压应力很大,使得钢丝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加大,导致拉拔力增大,增加了能耗,降低了模具使用寿命。因此,现有工序中,对于钢丝拉拔过程,是在盘条或者钢丝外表面上涂敷一层润滑粉,即就是拉丝粉,使得在拉拔过程起到润滑的作用,以降低摩擦系数,降低能耗的目的。在实际生产工艺中,由于钢绳、钢丝、盘条等外表面能够粘附拉丝粉或者润滑粉的量极少,导致被带入模具内的润滑粉较少,润滑效果不理想。为此,对于在钢绳、钢丝、盘条等原料在经过拉拔模具拉拔过程中,对其采用液体润滑剂浸润之后,再将其经过拉丝粉盒,使得拉丝粉盒内的拉丝粉能够被大量粘附在钢绳或者钢丝、盘条外表面,使得带入模具的拉丝粉量得到了提高,从而改善了润滑效果。可是,在钢绳、钢丝、盘条等经过浸润滑剂时,往往在其表面粘附大量的液体润滑剂,随着钢丝、钢绳或者盘条等拉动过程中,其容易掉落在生产环境中,造成润滑剂损失,甚至污染环境;若直接将拉丝粉盒与液体润滑剂槽出口无缝设置,却又导致钢绳或者钢丝、盘条上的溶液润滑剂被大量带入到拉丝粉盒内,不仅影响了拉丝粉的品质,而且还由于湿度较大,致使拉丝粉粘附能力较弱,容易掉落,进而也影响了进入到拉丝模具内的拉丝粉量,导致减摩效果较差,润滑效果依然不理想。
基于此,本研究者结合对钢丝拉拔前拉丝粉涂敷工艺的改进,对钢绳、钢丝或者盘条浸溶液润滑剂处理的装置进行改进,使得经过浸溶液的钢丝、钢绳或者盘条外表面的溶液量得到减弱,也防止了溶液润滑剂被带出润滑剂槽内,改善了环境质量,同时,保证了拉丝粉粘附时候的粘附能力较强,提高了拉丝粉进入到模具中的量,改善了钢丝拉拔过程的润滑效果,为钢丝拉拔润滑处理阶段提供了一种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钢绞线用钢丝浸润滑剂装置。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制钢绞线用钢丝浸润滑剂装置,包括槽体,槽体顶部设置有盖体,槽体底部设置有排出管,排出管上设置有阀门;盖体中心设置有通孔,穿过通孔设置有推进杆,位于推进杆底端设置有平板,位于推进杆顶端设置有推盘;平板位于槽体内部,平板底面同一直线上的左端和右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柱,连接柱底端设置有推进滑轮;在位于平板右端和槽体右壁之间的盖体上吊设有吊杆,吊杆底端设置有吊滑轮;在位于吊杆和槽体右壁之间的盖体上吊设有吊柱,吊柱底端设置有涂刷组件;在槽体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水平柱,在远离槽体左侧内壁的水平柱端部上设置有竖直向上的固定柱,固定柱顶端设置有前端滑轮;槽体左侧侧壁和右侧侧壁上均设置有拉动孔;涂刷组件上设置有左右贯通的贯通孔;贯通孔和槽体右侧侧壁上的拉动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该水平线与吊滑轮顶部的水平切线重合;槽体左侧侧壁上的拉动孔位于前端滑轮顶端的水平切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水钢同鑫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水钢同鑫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01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食品检验箱
- 下一篇:一种余甘子组织培养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