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能源燃烧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0041.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0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樊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国峰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89;F24H1/22;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400 山西省运***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燃烧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能源燃烧锅炉,包括底座,燃烧炉,锅炉控制器,加热管和锅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灰盒,能够对燃烧后的碳渣进行收集,有利于保证设备的清洁性,也方便了碳渣的统一处理;通过设置燃烧炉,由于火管设置为S状,与锅炉内的水接触面积大,使得锅炉内的水上热快,起到了热能充分利用的效果,将储料腔填满后,可燃烧8‑10个小时,有效的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通过设置锅炉,在蒸汽达到一定的值时,蒸汽减压阀打开,并释放蒸汽压力,能够保证锅炉的使用安全,防爆接头可与暖气片连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通过设置锅炉控制器和加热管,锅炉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启闭,实现了对锅炉的电加热,增加了锅炉的多功能加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能源燃烧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但是现有的锅炉还存在着燃烧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多种能源使用,利用煤炭燃烧的时候,火势比较集中,热能浪费严重,需要不停的添加煤炭,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此,提出一种多能源燃烧锅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能源燃烧锅炉,能够使用多种能源进行对锅炉燃烧,添加一次煤炭可使用近10个小时,通过火管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充分的利用了热能,提高了锅炉的加热速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能源燃烧锅炉,包括底座,燃烧炉,锅炉控制器,加热管和锅炉,所述底座焊接在燃烧炉的底部;所述锅炉控制器通过螺钉安装在燃烧炉的一侧,该锅炉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市电连接;所述加热管至少采用1个,安装在锅炉的一侧,该加热管与锅炉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锅炉嵌装在燃烧炉的安装腔内,并焊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集灰盒,该集灰盒设置在储料腔的正下方,集灰盒够对燃烧后的碳渣进行收集,有利于保证设备的清洁性,也方便了碳渣的统一处理。
优选的,所述燃烧炉包括壳体,储料腔,顶盖,安装腔,火管,风机和炉箅子,所述储料腔设置在壳体内部,该储料腔底部焊接有炉箅子,且储料腔顶部开设有放料口;所述顶盖扣接在放料口上,该顶盖与壳体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火管一端延伸至储料腔的下方,另一端贯穿至壳体的外部,该火管设置为S状,中间部分嵌装在锅炉的内部;所述风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的一侧,该风机的抽风口与火管连接,且风机通过导线与锅炉控制器连接,在使用的时候,储料腔内可放煤炭或生物质燃料,使设备可利用多种能源燃烧,燃烧的时候风机动作,并对火管进行抽风,此时火管形成负压,并将燃烧的火焰抽入火管内,由于火管设置为S状,与锅炉内的水接触面积大,使得锅炉内的水上热快,起到了热能充分利用的效果,将储料腔填满后,可燃烧8-10个小时,有效的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锅炉包括炉体,水位计,注水口,防爆接头和蒸汽减压阀,所述炉体设置为圆柱体;所述水位计设置在炉体的外部,并与炉体内腔连通;所述注水口设置在炉体的一侧的上端;所述防爆接头采用2个,螺纹连接在炉体的一侧;所述蒸汽减压阀通过螺纹连接在炉体的顶部,通过水位计能够得知炉体内水量的多少,便于及时加水,在蒸汽达到一定的值时,蒸汽减压阀打开,并释放蒸汽压力,能够保证锅炉的使用安全,防爆接头可与暖气片连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锅炉控制器具体采用TCJ-WK130101型锅炉控制器;所述加热管具体采用KEW-S2型,锅炉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启闭,实现了对锅炉的电加热,增加了锅炉的多功能加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国峰,未经樊国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0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角度且角度可调的折弯模具
- 下一篇:手持电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