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39621.0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9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平;张玉俊;郑继恩;铁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2/91;H01R13/02;H01R13/03;H01R13/631;H01R24/38;H01R24/5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丰豪 |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连接器 组件 | ||
本公开涉及同轴连接器和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同轴连接器部分,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一内导体、和位于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之间的第一介电间隔件;第二同轴连接器部分,包括第二外导体、第二内导体、和位于第二外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之间的第二介电间隔件;和布置在第一同轴连接器部分的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同轴连接器部分的第二外导体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构造成使得第二同轴连接器部分能够相对于第一同轴连接器部分沿轴向和径向浮动,并且其适于在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之间形成电连接。根据本公开的同轴连接器具有连接配合的自适应性,特别适用于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盲配合并能够确保良好的回波损耗性能和PIM特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缆连接器。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自适应型同轴连接器、以及包含该自适应型同轴连接器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通常用于射频(RF)通信系统中。同轴连接器可以例如在需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通信系统中用于端接同轴电缆。
同轴连接器界面提供(a)终端接有承载着期望的连接器界面的连接器的电缆和(b)安装在一电子装置或另一电缆上的具有配合连接器界面的对应连接器之间的功能性连接/断开。
在一些情况下,同轴连接器界面设置有盲配合特性以实现推入式互连。这种盲配式同轴连接器界面特别适用于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多个同轴连接器界面分别安装在两个通常彼此平行设置的印刷电路板上。
然而,在盲配式同轴连接器界面中、尤其是在安装有多个盲配式同轴连接器界面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中,同轴连接器界面的互连部分通常由于同轴连接器界面的不一致的加工和/或安装精度、和/或印刷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而难以精确对准,从而对连接器的回波损耗性能和PIM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盲配式同轴连接器界面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缺陷的同轴连接器以及包含该同轴连接器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同轴连接器部分,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部分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一内导体、和位于所述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之间的第一介电间隔件;第二同轴连接器部分,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部分包括第二外导体、第二内导体、和位于所述第二外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之间的第二介电间隔件;和布置在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部分的第一外导体和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部分的第二外导体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部分沿轴向和径向浮动,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适于在所述第一外导体和所述第二外导体之间形成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片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由铍铜或磷铜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内导体呈针或柱的形式,所述第二内导体的近侧部分设置有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内导体构造成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一内导体和所述第二内导体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为第二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内导体的近侧部分包括用于接纳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空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空腔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腰鼓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由铍铜或磷铜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构造成包括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多个弹性指状件,每个所述弹性指状件的近端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圆弧形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9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