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9596.6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翰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A61F5/0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地址: | 20140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头部 颈椎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属于头部颈椎固定技术领域。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包括硅胶固定圈,所述硅胶固定圈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硅胶固定圈、固定管、螺纹柱、旋转手柄、固定环、固定带、倒刺层和绒粘层之间的配合设置,当使用该装置时,可先将硅胶固定圈通过固定带和固定环与患者的颈部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倒刺层和绒粘层的设置,医护人员可对硅胶固定圈的松紧进行调节,并且医护人员可通过旋转手柄,使螺纹柱进行转动,从而使硅胶固定圈的顶部和底部可以更好的与患者下颌和颈部进行贴合,并且支撑牢固,降低颈椎受力,从而对颈椎进行保护和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部颈椎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损伤的患者体位要求是头颈胸脊柱在一条直线上,一般的做法:去枕平卧,头部两侧用物体支撑或用枕颌带牵引固定,前者较难取得好的固定的效果,后者患者舒适感下降,依从性较差,均不能较好的维持患者的头颈胸在一条直线的体位要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时躺在床上,头和颈椎是不能动的,但是采用普通的枕头是很难保证患者的头和颈椎不动,或者在患者睡着后就更加无法控制自己的头和颈椎不动,上述问题会对患者颈椎的康复造成很大的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颈椎和头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包括硅胶固定圈,所述硅胶固定圈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所述硅胶固定圈背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优选的,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优选的,固定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垫层,所述垫层的材质为海绵。
优选的,硅胶固定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硅胶固定圈远离固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优选的,固定带的背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倒刺层和绒粘层。
优选的,固定管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硅胶固定圈、固定管、螺纹柱、旋转手柄、固定环、固定带、倒刺层和绒粘层之间的配合设置,当使用该装置时,可先将硅胶固定圈通过固定带和固定环与患者的颈部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倒刺层和绒粘层的设置,医护人员可对硅胶固定圈的松紧进行调节,从而使该装置不仅固定更加牢固,而且固定更加舒服,并且医护人员可通过旋转手柄,使螺纹柱进行转动,从而使硅胶固定圈的顶部和底部可以更好的与患者下颌和颈部进行贴合,并且支撑牢固,降低颈椎受力,从而对颈椎进行保护和定位,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壳、螺纹杆、夹板、防护垫和垫层之间的配合设置,当对患者颈部固定完毕后,患者头部是放置在固定壳内部的,然后经过拧动螺纹杆,使夹板进行移动,从而使患者头部可以进行有效固定,保证患者头部与颈部位置保持一致,便于患者进行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翰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翰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9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废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滤袋的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