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7504.0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7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赞扬;陈望强;危雪波;梅龙;周旭东;周淼森;徐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集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广州鼎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2 | 代理人: | 刘莉梅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贴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包括:直线模组和通过连接件与直线模组传动连接的载台;若干可拆卸安装于载台上的支撑块,相邻两个支撑块之间的间隙大于背光模组背面的螺柱的外径,支撑块的高度大于螺柱的长度,支撑块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嵌设有真空吸盘,所有的真空吸盘分别通过真空接管连接入一个汇流排。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可实现对背光模组的支撑和固定,保证背光模组贴合平面度,提高背光模组的贴合效率和贴合精度,且其结构简洁实用,兼容性强,可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贴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安装,背光后面会有凸起的螺柱。在模组贴合到背光上时需要把背光放置平整且固定不动。传统组装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贴合。一般是先将背光放置在特定治具上,不同的型号的背光,后面的螺柱大小和位置不同,这样每种背光都要做特定的治具,这就导致组装成本增加。另外人工方法效率底、精度不能保证。
随着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工贴合的方法已满足不了要求,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精准且全自动的背光模组贴合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可实现对背光模组的支撑和固定,提高背光模组的贴合效率和贴合精度,保证背光模组贴合平面度,且其结构简洁实用,兼容性强,可有效降低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包括:
直线模组和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直线模组传动连接的载台;
若干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载台上的支撑块,所有的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的间隙大于背光模组背面的螺柱的外径,所述支撑块的高度大于所述螺柱的长度,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设有真空吸盘,所有的所述真空吸盘分别通过真空接管连接入一个汇流排。
作为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吸盘的上表面部分凸出于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
作为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块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第一支撑块和长方体结构的第二支撑块,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有一个所述真空吸盘,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块上设有两个所述真空吸盘。
作为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块邻近所述载台的一侧设置,所述汇流排邻近所述载台远离所述支撑块的另一侧设置,所述支撑块靠近所述汇流排的一侧设有与真空接管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汇流排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一侧间隔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一致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真空接管连接。
作为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块通过磁铁磁吸固定于所述载台上。
作为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线模组包括X向直线模组和安装于所述X向直线模组上的Z向直线模组,所述载台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Z向直线模组连接。
作为背光模组贴合载台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两组所述直线模组和所述载台,每组所述载台上分别设有所述支撑块和汇流排,两组所述直线模组沿Y向间隔设置,且每一组所述直线模组和所述载台中,所述载台靠近所述汇流排的一侧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Z向直线模组连接,所述载台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延伸至另一组所述直线模组的所述X向直线模组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等高磨平的支撑块能保证背光模组在载台上的平面度;
(2)、支撑块可以有效支撑背光模组的各个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集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集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7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