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减振结构的降噪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5875.5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7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魏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章丽 |
主分类号: | F16F15/023 | 分类号: | F16F15/023;F16F15/06;F16F15/04;G10K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减振结构的降噪处理装置,包括U形架,配合滑道,放置板,缓冲板组,减振杆,底壳,隔柱和油腔,所述U形架的两内壁通过螺丝分别固定有用于导向的配合滑道,其中在两个配合滑道之间安装有用于放置设备的放置板;所述缓冲板组通过螺丝安装在放置板的底部与U形架的底部之间,且U形架通过螺丝固定在减振杆的上部,该减振杆的下部位于底壳内,此减振杆安装在U形架底部与底壳的内部之间。本实用新型机体U形架,缓冲板组和减振杆的设置,整体设计实现减振的方式来减小噪音,且在机器震动时实现缓冲作用,不容易损坏降噪装置,吸音结构效果好整体牢固,不易损坏,满足工作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噪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减振结构的降噪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降噪,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噪音对人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隔声房、安装消声器、隔声屏障、减振等。对于工业上的机械设备,在其运转工作时往往会产生很大噪音和震动,从而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所以就需要进行有效的降噪处理来改善工作的环境。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9099550 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降噪装置,包括用于包覆声源的吸音外壳、设于所述吸音外壳一侧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固接有一透明件,所述透明件由至少两块透明板通过隔音橡胶密封连接而成,所述两块透明板之间形成有一中空腔,所述透明件设有一负压机来抽取透明件中的气体,使所述透明件能隔离从观察窗传出的噪音;所述吸音外壳的壳壁包括靠近声源的吸音层、远离声源的隔音层、设于所述隔音层一侧的阻燃层,进而使所述吸音外壳能吸收声源产生的噪音。但是现有一种降噪装置存在着整体设计不能基于减振方式来减小噪音,导致降噪的效果不佳,且在机器震动时不能够很好的对其实现缓冲作用,容易损坏降噪装置,吸音结构效果不好整体不牢固,容易受到震动带来的损坏导致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作需要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基于减振结构的降噪处理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减振结构的降噪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一种塑料切粒机用减震底座存在着整体设计不能基于减振方式来减小噪音,机器震动时不能对其实现缓冲作用,容易造成损坏,吸音结构效果不好整体不牢固导致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作需要的问题。一种基于减振结构的降噪处理装置,包括U形架,配合滑道,放置板,缓冲板组,减振杆,底壳,隔柱和油腔,所述U形架的两内壁通过螺丝分别固定有用于导向的配合滑道,其中在两个配合滑道之间安装有用于放置设备的放置板;所述缓冲板组通过螺丝安装在放置板的底部与U形架的底部之间,且U形架通过螺丝固定在减振杆的上部,该减振杆的下部位于底壳内,此减振杆安装在U形架底部与底壳的内部之间;所述底壳的内部上下壁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有将油腔实现分层的隔柱,该油腔位于底壳的内部实现对减振杆的阻尼效果。
所述U形架包括内板,透孔,吸音板,卡接扣和隔音板,其中内板为玻璃棉材料制成的U形板状并在其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透孔,该透孔处于放置板的四周;所述吸音板设有两个,且均通过螺丝固定在内板和隔音板之间,该吸音板为矿渣棉材料制成的U形板状;所述卡接扣固定在两个吸音板之间,且卡接扣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十字状;所述隔音板位于U形架整体的外部,且隔音板为高密度橡胶材料制成的U形板状。
所述缓冲板组包括固定柱,弓子板,固定筒和防护弹簧,其中固定柱设有两个,且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弓子板的两端和U形架两低端之间;所述弓子板采用两个弧形钢板,且之间相互叠压设置并通过固定筒进行固定,该弓子板的侧底端安装在配合滑道上;所述防护弹簧通过螺丝固定在弓子板的底中部与U形架的内底中部之间。
所述隔柱设有两个,且依次固定在底壳的内部,该底壳的内部在隔柱的作用下分层成三个油腔。
所述减振杆设有三个,且结构设置相同,其结构包括缓冲杆,缓冲弹簧和活塞;所述缓冲杆的上端通过螺丝与U形架的外底部固定,且缓冲杆的下端穿过底壳位于油腔内并通过螺丝固定有活塞;所述缓冲弹簧套在缓冲杆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U形架与底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章丽,未经魏章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5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肥生产用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震结构的真空干燥脱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