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爬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35043.3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付克明;郑丙利;樊丽梅;周星宇;蔡逸飘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3B29/02 | 分类号: | A63B29/02;A63B69/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马会强 |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爬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爬绳器,包括握持手环、踩踏脚蹬及连接绞绳,其中所述握持手环、踩踏脚蹬均不大于两个,一个握持手环和一个踩踏脚蹬间通过连接绞绳连接并构成一个工作组,且同一工作组中的握持手环位于踩踏脚蹬正上方,且当握持手环、踩踏脚蹬构成两个工作组时,两个工作组间通过连接绞绳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构成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携带方便且操作时体能损耗小;另一方面操作便捷,夹持稳定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对绳体快速夹持定位,并防止因受力过大而导致下滑、脱落等夹持稳定性差及因爬绳器夹持定位失效而造成的爬绳活动时发生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绳设备,确切的说是一种便携式爬绳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攀岩、高空滑降、高空滑降逃生等活动中,由于人员往往缺乏专业训练,且人员体能及攀爬或滑降环境不同,往往需要攀爬人员在借助专用爬绳器辅助进行沿绳体向上攀爬或滑降作业,在实际的使用中,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各种类型的爬绳设备,但当前所使用各类爬绳设备在操作中,一方面均需要通过操作人员通过手部、脚步直接施加作用力,实现增加或减小爬绳器对攀爬绳体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通过爬绳器进行攀爬或滑降作业的需要,因此导致操作人员攀爬时体能损耗大,且极易因操作人员体能不足而导致爬绳器失效,严重时甚至导致人员因爬绳器失效而导致人员从高空坠落,严重影响了当前爬绳器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当前爬绳器结构相对复杂,使用、携带均存在较大的不便,且当前爬绳设备往往为手部及脚步分别使用,因此使用协调性不好,并易造成设备脱落等情况发生,给使用造成较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爬绳器,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爬绳器,该实用新一方面构成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携带方便且操作时体能损耗小;另一方面操作便捷,夹持稳定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对绳体快速夹持定位,并防止因受力过大而导致下滑、脱落等夹持稳定性差及因爬绳器夹持定位失效而造成的爬绳活动时发生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携式爬绳器,包括握持手环、踩踏脚蹬及连接绞绳,其中所述握持手环、踩踏脚蹬均不大于两个,一个握持手环和一个踩踏脚蹬间通过连接绞绳连接并构成一个工作组,且同一工作组中的握持手环位于踩踏脚蹬正上方,且当握持手环、踩踏脚蹬构成两个工作组时,两个工作组间通过连接绞绳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握持手环包括左压板、右压板、绑带、操作手套、防滑条,其中所述左压板、右压板外表面均为圆弧状板状结构,其内表面均设一条导绳槽,所述防滑条嵌于导绳槽内并与导绳槽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左压板、右压板后端面通过至少两个弹性铰链相互连接,且左压板、右压板内表面间呈0°—180°夹角,且当左压板、右压板内表面呈0°夹角时,所述左压板、右压板内表面相抵,外表面构成横断面呈椭圆形的 柱状结构,同时左压板、右压板的导绳槽以左压板、右压板接触面对称分布并构成闭合圆形腔体结构,所述操作手套分别包覆在左压板、右压板外表面且左压板、右压板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超出操作手套上端面和下端面至少1厘米,所述绑带长度不小于10厘米,且其前端面通过连接扣分别与左压板、右压板外表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大学,未经焦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50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
- 下一篇:一种防泄漏风机轴承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