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捕蟑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4963.3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8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泊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泊冰 |
主分类号: | A01M1/20 | 分类号: | 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2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捕蟑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捕蟑盒,包括捕蟑盒主体、收集盒体、收集室和密封盖,所述捕蟑盒主体上设置有引桥通道,且引桥通道的右端设置有收集盒体,并且引桥通道的左端设置有通道入口,同时引桥通道的中部设置有斜坡,所述引桥通道的右端设置有通道出口转轴连接有滑板,且通道出口的外侧设置有凸圈,并且凸圈与收集盒体左端连接口内的凹槽相连接,同时收集盒体的内部设置有收集室,所述收集盒体的右端设置有倒出口,且倒出口与密封盖相连接,所述斜坡上设置有防滑纹。该新型捕蟑盒,根据蟑螂喜欢黑暗的特性,设置一种捕蟑装置,可避免蟑螂的爬出逃逸,并多方便对捕捉后蟑螂的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蟑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捕蟑盒。
背景技术
捕蟑盒是对蟑螂进行捕捉的一种装置,其可将蟑螂引诱到收集盒内,以达到对蟑螂进行清除的作用,避免蟑螂在室内繁殖活动,影响室内的卫生环境,可使室内环境得到改善。
但现有的捕蟑盒,在使用的过程中,易造成蟑螂爬出逃逸的问题,且不方便对收集后蟑螂的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捕蟑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捕蟑盒,在使用的过程中,易造成蟑螂爬出逃逸的问题,且不方便对收集后蟑螂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捕蟑盒,包括捕蟑盒主体、收集盒体、收集室和密封盖,所述捕蟑盒主体上设置有引桥通道,且引桥通道的右端设置有收集盒体,并且引桥通道的左端设置有通道入口,同时引桥通道的中部设置有斜坡,所述引桥通道的右端设置有通道出口转轴连接有滑板,且通道出口的外侧设置有凸圈,并且凸圈与收集盒体左端连接口内的凹槽相连接,同时收集盒体的内部设置有收集室,所述收集盒体的右端设置有倒出口,且倒出口与密封盖相连接,所述斜坡上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引桥通道与收集盒体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且引桥通道和收集盒体均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通道入口的开口宽度和高度均为50mm,且通道入口与通道出口相连通,并且通道出口的开口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0mm和10mm。
优选的,所述斜坡位于通道入口与通道出口之间,且斜坡靠近通道出口一端的高度高于靠近通道入口一端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安装结构为倾斜安装,且滑板与通道出口之间的最小夹角为120°,并且滑板为旋转结构,同时滑板的底端与收集室底端之间的距离大于25mm。
优选的,所述防滑纹等距排列在斜坡上,且斜坡的形状结构为梯形结构,并且斜坡的宽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捕蟑盒,根据蟑螂喜欢黑暗的特性,设置一种捕蟑装置,可避免蟑螂的爬出逃逸,并多方便对捕捉后蟑螂的清理;
1、将通道入口的开口宽度和高度均为50mm,通道出口的开口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0mm和10mm,这样设置可方便蟑螂轻易进入到引桥通道内,且蟑螂在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0mm和10mm的通道出口内只能前进,不能掉头,有效的避免了蟑螂的爬出逃逸;
2,在斜坡上设置有防滑纹,可使蟑螂稳定的爬到通道出口处,且在通道出口的外端设置有滑板,可使蟑螂通过滑板滑入到收集盒体内,且滑板的底端与收集室底端之间的距离大于25mm,避免蟑螂触须碰到滑板爬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捕蟑盒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桥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桥通道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泊冰,未经陈泊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4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激光切割机用横梁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稻育秧的施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