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及使用该反光杯的手电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31223.4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4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武;罗文龙;李素梅;全伟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诺高通用机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13/04;F21V14/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聚焦 透镜 反光 使用 手电筒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包括呈圆锥形设计的反光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本体内深度的1/3~2/3处通过固定环安装有一个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与反光杯本体的内壁之间保持1‑5cm的透光间隙。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通过在反光杯内适当的位置加装凸透镜,有效解决光散射的问题,提高光线的聚焦能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的手电筒,可以使得光源的光线全量的通过反光杯和凸透镜,形成直径大小合适的近光圈和远光圈,并且通过聚焦旋转罩进行快速的调焦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及使用该反光杯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光杯的材质一般可以是金属、塑料或玻璃,反光杯一般包括圆锥形的杯体,杯体的内侧由反光面围合形成有反光腔,反光腔一般呈回旋体状,比如:抛物体状,反光腔具有相对的一入光口和一出光口,其中,入光口可对应装设LED光源,出光口可对应装设出光镜片。现有的反光杯在使用时主要存在如图1所示的缺陷,即前部大量的光线未能照射到反光杯内壁上而造成大量的光散射,聚焦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通过在反光杯内适当的位置加装凸透镜,有效解决光散射的问题,提高光线的聚焦能力,并且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的手电筒。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包括呈圆锥形设计的反光杯本体,所述反光杯本体内深度的1/3~2/3处通过固定环安装有一个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与反光杯本体的内壁之间保持1-5cm的透光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反光杯本体内深度的1/3~2/3处通过固定环安装一个凸透镜,并且使得凸透镜与反光杯本体的内壁之间保持1-5cm的透光间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的光线可以通过反光杯的反射并透过透光间隙水平向前照射形成一个近距焦的近光圈,另外部分可以透过凸透镜水平向前照射形成远距焦的远光圈。并且在实际的实验中发现,凸透镜安装在反光杯本体内的深度不宜小,否则通过反光杯反射形成的近光圈直径过小,光照的范围过小;凸透镜安装在反光杯本体内的深度也不宜大,否则会造成漏光现象,部分光会散热;实验中发现,当凸透镜安装反光杯本体内深度的1/3~2/3处,且凸透镜与反光杯本体的内壁之间保持1-5cm的透光间隙,可以获得良好直径的近光圈和远光圈,同时不会造成漏光现象。
优选的,所述凸透镜安装在反光杯本体内深度的1/2处,此时近光圈和远光圈的直径比例最佳,而且不会造成漏光现象。
优选的,所述凸透镜与反光杯本体的内壁之间保持2cm的透光间隙,可以得到合适的环形近光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的手电筒,包括上述的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安装在灯头外罩内,聚焦旋转罩安装在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的后方,光源安装在聚焦旋转罩内并延伸至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内,聚焦旋转罩固定在筒体的前端,电池盒安装在筒体内并通过后盖封闭。
本具有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的手电筒通过使用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使得光源的光线全量的通过反光杯和凸透镜,形成直径大小合适的近光圈和远光圈,并且通过聚焦旋转罩进行快速的调焦处理,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不同光型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聚焦旋转罩内安装有与光源接触的散热器,利于光源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聚焦透镜反光杯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诺高通用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诺高通用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12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