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送带式阳台逃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30721.7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5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步友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带 阳台 逃生 装置 | ||
一种传送带式阳台逃生装置,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预埋钢板、传送带、转动轴、转动机、保护外盒、螺栓、连接件、逃生板、墙体、阳台板、预留洞,阳台板设置预留洞,预埋钢板设置在墙体中,在预埋钢板外侧设置传送带,传送带上安装连接件用于连接传送带与逃生板,逃生板安装在预埋钢板内侧,逃生时,通过转动机、转动轴带动传送带转动,从而带动逃生板的下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占用住户阳台空间,转动机统一由物业操作管理,既方便又安全,既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的使被困人员逃生,又能保证住户隐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送带式阳台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楼房大都在阳台上设置防盗网,为消防救援及逃生带来极大困扰。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弱势群体集聚环境,一旦发生火灾,房内人员逃离火灾现场有时是极为困难的,高楼发生火灾后,房屋以及救援楼道由于被浓烟吞没,因此想从楼道逃生的机会很小,被困人员往往在被困至阳台,往往因为防盗网无法逃生而活活烧死,后果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送带式阳台逃生装置,包括预埋钢板、传送带、转动轴、保护外盒、螺栓、连接件、逃生板、墙体、阳台板、预留洞,阳台板设置预留洞,预埋钢板设置在墙体中,在预埋钢板外侧设置传送带,传送带上安装连接件用于连接传送带与逃生板,逃生板安装在预埋钢板内侧,逃生时,通过转动轴带动传送带转动,从而带动逃生板的下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送带式阳台逃生装置,包括预埋钢板、传送带、转动轴、保护外盒、螺栓、连接件、逃生板、墙体、阳台板、预留洞、转动机,
所述两块预埋钢板设置在左右墙体上且靠近阳台板一侧,由墙体和阳台板共同固定,在每层阳台板上均设置预留洞,逃生板设置在预留洞内部,在左右墙体之间的上部设置转动轴,下部设置转动机,转动轴设置在左右两侧墙体内部,传送带套在上部转动轴和下部转动机上,在传送带上每隔一段距离通过四个螺栓穿过传送带拧入连接件的螺栓孔洞中,将连接件与传送带固定在一起,在每个连接件处安装一个逃生板,连接件和逃生板通过凸榫和凹槽连接,逃生板通过下部支架支撑在预埋钢板一侧,在装置外侧安装保护外盒用于保护与美观该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块预埋钢板完全一致,竖向布置在预留洞两侧,由楼层底部直达顶部,宽度方向上一部分通过墙体与每层阳台板固定防止移动,一部分外伸至预留洞,其固定宽度是外伸宽度的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留洞截面为正方形,设置在阳台板靠近墙体一侧中部,边长是预埋钢板外伸宽度的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外盒沿三面布置,长度方向大于传送带宽度,宽度方向保证连接件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件安装时按照一楼层对应一个连接件的原则进行安装,连接件包括矩形钢板、固定轴A、滚轮A、凸榫、螺栓孔洞,矩形钢板纵向的长度与两预埋钢板之间间隙距离一致,宽度与传送带和预埋钢板之间间隙距离一致,并且与两者之间不发生摩擦,在贴近传送带一面均匀设置四个螺栓孔洞,在对立面中部设置T型的凸榫,纵向的长度为矩形钢板纵向长度的/,在垂直于传送带的左右两个平面上,分别沿上下方向安装两个固定轴A,并在每个固定轴A上均固定一个滚轮A,滚轮A紧贴预埋钢板且与传送带留有5mm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的逃生板包括站立板、支架、固定轴B、滚轮B、凹槽,站立板与预留洞尺寸相同,凹槽设置在站立板靠近预埋钢板一侧,凹槽长度为站立板边长的/,在站立板下平面设置支架,支架与站立板夹角为30°,支架的端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固定轴B,在每个固定轴B上设置一个滚轮B,滚轮B紧贴预埋钢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所述的逃生板在安装时,通过转动轴带动传送带的转动,在转动同时安装逃生板,水平移动逃生板沿凹槽长度方向将连接件的凸榫插入逃生板凹槽中,并将每个逃生板运送至对应楼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0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