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可固定胀量内胀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9812.9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4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陈钢毅;赵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津伦(天津)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固定 胀量内胀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胀封堵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级可固定胀量内胀封堵装置,包括驱动缸、驱动缸固定支架、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浮动接头、浮动接头连接头、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后浮动压套、滑动压套、滑动压齿、定位压套、中间压套、拉杆、方型压销、聚氨酯密封环和端部压头,驱动缸固定支架共有四根,对称固定在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的后侧,驱动缸固定在四根驱动缸固定支架的后侧,浮动接头的后端固定在驱动缸的驱动端前侧,浮动接头连接头卡固在浮动接头的前端,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固定在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的后侧。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实现多个封堵孔的封堵工作,封堵效率高,封堵可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胀封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可固定胀量内胀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体、缸盖以及发动机整体的水道、油道和腔体的泄漏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在测试水道、油道和腔体的泄漏量时,需要封堵相关零部件或者整机的相关孔,然后对整个被封堵的内腔充气,再用检漏仪进行测量。
一般在检测缸盖和缸体的泄漏量时,需要对缸盖顶部的凸轮轴孔内的油孔、缸体底部的曲轴孔的油孔进行封堵,现有的封堵设备一次只能封堵一个油孔,因此若是有多个油孔需要封堵,就需要多个封堵设备,且每一个封堵设备还需要配备动力源,非常浪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可固定胀量内胀封堵装置,能够同时实现多个封堵孔的封堵工作,封堵效率高,封堵可靠、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级可固定胀量内胀封堵装置,包括驱动缸、驱动缸固定支架、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浮动接头、浮动接头连接头、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后浮动压套、滑动压套、滑动压齿、定位压套、中间压套、拉杆、方型压销、聚氨酯密封环和端部压头,所述驱动缸固定支架共有四根,对称固定在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的后侧,所述驱动缸固定在四根驱动缸固定支架的后侧,所述浮动接头的后端固定在驱动缸的驱动端前侧,所述浮动接头连接头卡固在浮动接头的前端,所述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固定在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的后侧,所述浮动接头连接头的前端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安装在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的前端;所述浮动接头连接头的前端位于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的前侧,所述拉杆固定在浮动接头连接头的前端,所述方型压销安装在拉杆上,所述端部压头安装在拉杆的前端;所述后浮动压套套装在拉杆的后端,所述中间压套套装在后浮动压套的外侧,后浮动压套位于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与方型压销之间,所述中间压套位于后浮动压套与方型压销之间;所述后浮动压套与中间压套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滑动压套和定位压套,所述滑动压齿位于滑动压套与定位压套之间,所述滑动压套和定位压套的外侧均通过挤压固定设置有聚氨酯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的前端外侧位于方型压销与端部压头之间还套装有前浮动压套,所述前浮动压套与端部压头之间也设置有若干个前定位压套和滑动压齿,滑动压齿和前定位压套的外侧通过挤压固定设置有聚氨酯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后浮动压套与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均套装在拉杆的后部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的前部与前浮动压套之间设置有圆形圈,后浮动压套与中间压套之间也设置有圆形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级可固定胀量内胀封堵装置工作利用驱动缸的驱动端向内胀封堵装置固定板的后侧运动,带动浮动接头、浮动接头连接头、拉杆、方型压销、端部压头向后运动,利用方型压销向后运动挤压中间压套,中间压套后退与后浮动压套接触,后浮动压套被阻挡在内涨封堵装置安装板的前端,通过中间压套和后浮动压套挤压聚氨酯密封环,使得中间压套和后浮动压套间的聚氨酯密封环被挤压变形胀起。前浮动压套向后运动与中间压套接触被阻挡,使得端部压头与前浮动压套挤压其间的挤压聚氨酯密封环,使得聚氨酯密封环被挤压变形胀起,能够同时实现多个封堵孔的封堵工作,封堵效率高,封堵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津伦(天津)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津伦(天津)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9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