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27666.6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5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加民;翟金波;吕学防;翟广博;葛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4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05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蓄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所述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在蓄电池盖本体上设有1个凸起二台、6个固定孔、1个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个极柱孔、2个监测孔、1个观察孔和2个绝缘测量通道;所述蓄电池盖本体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结构简单,与特有的蓄电池槽配合使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电池上部压缩空气管线、水冷降温管线及监测装置信号线合理排布,满足电池使用中电解液内部循环及绝缘电阻测量、液面高度观测及电化学参数测量等功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
背景技术
特殊动力型蓄电池采用开口富液式结构,使用中可随时加液进行维护,由于特殊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要求,特殊动力型蓄电池中使用的电池盖和电池槽材料为复合材料。目前复合材料电池盖和电池槽的密封采用沥青封口剂粘合方式,该密封结构由于沥青与复合材料粘合强度不高,在电池吊装、转运中易发生电池槽与电池盖脱离的故障;该密封结构在长期使用中无法有效阻止、隔断酸液沿电池槽壁及粘合间隙的爬酸、渗酸,从而导致电池对地绝缘性能的下降,同时容易发生因沥青封口剂老化导致粘合部位开裂,导致电池对地绝缘性能降低,影响特殊动力型蓄电池的安全性。采用槽盖一体化复合密封结构的特殊动力型蓄电池可有效解决避免上述问题,因此适应于槽盖一体化密封结构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需要被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特殊动力型蓄电池密封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该电池盖体结构简单,与特有的蓄电池槽配合使用,实现了特殊动力型蓄电池的槽盖一体化复合密封和极群悬挂关键技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电池上部压缩空气管线、水冷降温管线及监测装置信号线合理排布,满足电池使用中电解液内部循环及绝缘电阻测量、液面高度观测及电化学参数测量等功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在蓄电池盖本体上设有1个凸起二台、6个固定孔、1个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个极柱孔、2个监测孔、1个观察孔和2个绝缘测量通道;所述蓄电池盖本体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
蓄电池盖本体正面还标有正负极的极性标识。极性标识用于标注电池的正、负极,防止使用中误操作导致反极现象。
蓄电池盖本体背面还设有2个固定孔底部凸起,固定孔设置于固定孔底部凸起上。
凸起二台高出蓄电池盖本体的盖平面2-6mm。可防止因水冷降温系统操作不当情况下,从管线中渗出的降温水通过观察孔流入电池内部的故障。
固定孔内部嵌有不锈钢预埋件。可以实现电池上部的压缩空气管线和水冷降温管线的牢固固定,使其布局合理、整洁;固定孔的尺寸及其在电池盖体上的布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极柱孔、监测孔、观察孔的纵截面为倒凸形结构。
极柱孔可固定与电池盖体配合使用的特定橡胶内衬,用于蓄电池极群端柱的安装、固定及密封。
监测孔可固定与电池盖配合使用的特定橡胶内衬,用于安装带液面高度显示的酸雾滤装置和电化学参数监测装置。
观察孔可固定与电池盖配合使用的特定橡胶内衬,用于观察电池内电解液循环流动状况,与特定补水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随时加液的功能。
电解液内循环接口上部设有内螺纹的圆柱结构,下部为倒置的圆台结构。上部设计为设有内螺纹的圆柱结构,与内循环装置管接头通过螺纹配合,将定内循环装置固定在蓄电池盖体上;下部为倒置的圆台结构,与内循环装置的橡胶密封塞及进气管形成紧密配合的结构,保证电解液内循环装置的气密性。电解液内循环接口与特定的内循环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电解液在内部的循环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7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