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7110.7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3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杨东明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包括B柱、下车体,所述B柱的表面具有搭接区域,所述下车体具有搭接边缘,所述搭接边缘贴合于所述搭接区域内并相固定,所述搭接结构还包括若干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B柱成一体,所述限位片、所述下车体的搭接边缘位于所述B柱的同一侧,所述限位片相对于所述搭接区域竖直设置,若干所述限位片沿所述搭接边缘的延伸方向布置。该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限位片只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不需要采用任何连接方式,且限位片在搭接之前已设置好,不需要在上件后再进行折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搭接结构减少了折弯工序,简化了搭接流程,上件容易,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的汽车的B柱1与下车体2的搭接结构。如图2所示,汽车的B柱1与下车体2在搭接时,在完成上件后,B柱1上的搭扣3需要折弯并与下车体2贴合,再对B柱1与下车体2进行焊接。由于搭扣3是在上件后再折弯的,搭扣3的贴合点不稳定,会导致B柱1与下车体2的相对位置的不稳定,容易造成虚焊。同时,由于需要对搭扣3进行折弯,还增加了一个折弯的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B柱与下车体搭接时需要折弯搭扣,贴合点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包括B柱、下车体,所述B柱的表面具有搭接区域,所述下车体具有搭接边缘,所述搭接边缘贴合于所述搭接区域内并相固定,所述搭接结构还包括若干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B柱成一体,所述限位片、所述下车体的搭接边缘位于所述B柱的同一侧,所述限位片相对于所述搭接区域竖直设置,若干所述限位片沿所述搭接边缘的延伸方向布置。
较佳地,所述限位片与所述B柱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限位片与所述搭接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mm。
较佳地,所述限位片为梯形,所述限位片的下底与所述B柱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限位片的下底的长度为15mm,所述限位片的高度为15mm。
较佳地,所述限位片的数量为两个。
较佳地,两个所述限位片之间的沿所述搭接边缘的延伸方向的距离为300mm。
较佳地,所述B柱包括B柱内壳和B柱外壳,所述B柱外壳具有与所述B柱内壳相固定的连接边缘,所述搭接区域位于所述B柱内壳的表面,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B柱外壳的连接边缘上。
较佳地,所述B柱外壳的连接边缘具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限位片成一体,所述限位片通过相对于所述连接段弯折的方式而成型。
较佳地,所述限位片的中心线与所述B柱外壳的边缘沿所述搭接边缘的延伸方向的距离至少为50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由于在B柱上设置了限位片,B柱若产生下沉,限位片被卡在下车体的搭接边缘,可以防止B柱下沉;限位片只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不需要采用任何连接方式,且限位片在搭接之前已设置好,不需要在上件后再进行折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搭接结构减少了折弯工序,简化了搭接流程,上件容易,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7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垫灌封模具及垫圈生产装置
- 下一篇:带CAN总线的泊车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