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5264.2 | 申请日: | 201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5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洪清泉;陈文成;童超;沈旭钊;辜春景;吴坤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用气液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气管本体,所述空气管本体包括第一锥管段、第一通孔、直管段、第二锥管段、孔板、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锥管段的大端外壁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锥管段的侧边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锥管段的小端连通有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上远离第一锥管段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锥管段的小端,所述第二锥管段的内部固定有孔板,所述孔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侧边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壳体的内壁以及空气管本体的外壁之间围成的区域与进液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级混合,提高了泡沫与水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灭火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防灭火中会使用到泡沫液灭火,现有的泡沫与水一般是直接进行简单的混合,在出口处与空气混合发泡后喷出,这样的混合效果不好,无法充分发挥泡沫液的灭火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气管本体,所述空气管本体包括第一锥管段、第一通孔、直管段、第二锥管段、孔板、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锥管段的大端外壁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锥管段的侧边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锥管段的小端连通有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上远离第一锥管段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锥管段的小端,所述第二锥管段的内部固定有孔板,所述孔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侧边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壳体的内壁以及空气管本体的外壁之间围成的区域与进液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法兰,进液管上远离壳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法兰。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边开设有环形的沟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管段的大端外壁与壳体的内壁密闭连接,第二锥管段的大端外壁与壳体的内壁密闭连接。
优选的,所述孔板的圆周外侧壁与第二锥管段的内壁密闭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管段、直管段、第二锥管段为一整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泡沫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壳体的内壁以及空气管本体的外壁之间围成的区域并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空气管本体上的第一锥管段,压缩空气从第一锥管段的大端进入第一锥管段,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可充分混合泡沫液,并通过第一锥管段进入直管段,该过程空气以及泡沫液从第一锥管段的大端进入小端,处于压缩过程,然后通过直管段进入第二锥管段,混合后的泡沫液经过孔板上的第二通孔后再次混合,该过程,混合液由第二锥管段的小端进入大端,处于释放过程,通过在空气管内进过压缩与释放过程可提高液体的混合效果;
2、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级混合,提高了泡沫、水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灭火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的空气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防用气液混合装置的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沟槽、3第一法兰、4进液管、5第二法兰、6空气管本体、61第一锥管段、62第一通孔、63直管段、64第二锥管段、65孔板、66第二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5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业节水灌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长寿花种苗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