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黑臭水体生态治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21998.3 | 申请日: | 201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8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方中健;孙炀纯;吴德;杨惠康;李华超;徐春燕;姚乐铿;刘昌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尚景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曾凤云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水体 生态 治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臭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黑臭水体生态治理系统,包括生态治理系统本体和河堤,所述河堤的内部安装有生态治理系统本体,所述河堤的上侧设置有河道水体,所述河堤的两侧均匀设置有蒲草,所述河堤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臭氧导管,所述臭氧导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河堤的底部并且位于臭氧导管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潜水曝气机,所述河堤的内侧并且位于臭氧导管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填料固定架,所述河堤与填料固定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整体设备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功能丰富,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臭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黑臭水体生态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系发达、河网密布造就了精致而独特的水城风光,随着工业发展的进步,污水的种类及产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水体受到污染,许多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及工业污水等直接排放至河道内久而久之就导致河道内水体富营养化河道内绿植死亡,部分河道中出现水体发黑变臭的情况,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现有的污水治理系统通常不能够很好的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这就导致黑臭水体一直是污水治理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黑臭水体生态治理系统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黑臭水体生态治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黑臭水体生态治理系统,包括生态治理系统本体和河堤,所述河堤的内部安装有生态治理系统本体,所述河堤的上侧设置有河道水体,所述河堤的两侧均匀设置有蒲草,所述河堤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臭氧导管,所述臭氧导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河堤的底部并且位于臭氧导管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潜水曝气机,所述河堤的内侧并且位于臭氧导管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填料固定架,所述河堤与填料固定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填料固定架的外壁固定连接陶瓷纳米膜,所述填料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催化活性微电解填料,所述河堤的两侧内壁交错安装有带孔浮板,所述带孔浮板的上侧中间处均匀安装有水葱,所述河堤的两侧内壁并且与带孔浮板交错安装有微生物浮板,所述河堤的两侧内壁并且与微生物浮板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微生物板。
优选的,所述蒲草位于河道水体深度为0.5~1.5m处。
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器、潜水曝气机的型号分别为FH-CYJ1510A-Y、QXB-45-150。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浮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增重球。
优选的,所述带孔浮板采用带孔格板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浮板与固定微生物板均采用多层塑料板制作而成,并且微生物浮板与固定微生物板上设置有好氧型微生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催化活性微电解填料:可高效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处理效果稳定,可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填料钝化、板结等现象,以此来达到污水除黑的作用,臭氧发生器能够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能把有机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把难溶解物分解为可溶物,把难降解物质转化为可降解物质,把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从而达到污水净化的作用,臭氧是优良的氧化剂,可以彻底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杀灭包括抗氯性强的病毒和芽孢在内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受污水PH值、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较小,臭氧分解后变成氧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改善水质,臭氧可以把难降解的有机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臭氧在污水中会全部分解,不会因残留造成二次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尚景生态景观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尚景生态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1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